《交響情人夢》終於在緯來日本台播送完畢,雖然之前就看過不下五次了,但這次播出還是每天都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今天播完之後,以後就可以乖乖倒垃圾了(因為我們家的垃圾車都十點來)。
這部在各方面都非常吸引人的日劇播完之後,相信看過的人也都有自己最愛的曲目。在日本的節目宣傳中,記得問到樹里和玉木等人的最愛曲目,大部分都是喜歡「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要不然就是「藍色狂想曲」;瑛太好像是說他最喜歡的是「春」,這也難怪,因為是他的小提琴主題曲呀。
不過我最喜歡的果然還是第十集出現的德布西「快樂島」,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洛西卡」(ぺトルーシュカ)。第十集是最悲傷的一集,二次預選時回想起傷心幼年往事而把蕭邦練習曲彈得亂七八糟的野田妹,卻能在看到千秋學長後,馬上喜滋滋地彈「快樂島」,這個轉折的安排讓人看了很舒服。而且野田妹版的「快樂島」很清澈而且雀躍,只能說這段搭配得太好啦。
然後就是決賽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而無法練完「彼得洛西卡」的野田妹,在公車上想要把譜記下來時,卻又出現「今日的料理」。最痛苦的一幕是,野田妹在比賽時,依照她的本能彈著的時候,腦中卻無法克制地出現先前在公車上聽到的「今日的料理」。不能就此停下來,只好繼續彈下去,當下是滿滿的掙扎與不甘心。這一整個段落樹里的表現真的是令人折服呀,我想到《奈緒子》裡的一段話:
「喜悅是可以傳遞的,但痛苦卻不能。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箇中的痛苦。」
如果重看第十集,就會發現,樹里把可以傳遞的喜悅與無法傳遞的痛苦,都表現得非常好喔。說到樹里的演技,最後再補充一點:今天的完結篇中,如果有機會看重播的人一定要注意看本劇唯一一場短暫的感情戲,千秋學長抱住野田妹的那一段,從「驚訝→不知所措→滿足」,轉換得那麼自然而且飽足,實在是太棒了。Bravo!
4 則留言:
我喜歡的是第十集千秋對野田說
「每個音符的存在都是有它的意義的」
正面地去面對音樂
像是正面地去面對樂譜
技巧高超的同時卻又能用整個身體,加入自己本身的特性,演奏出能夠感動人心的音樂
喜歡的是比賽時候那位法國人
能解讀出演奏者的心境
像是能讀出野田是為了追求某個東西而努力進入到決賽
或像聽出野田童年競敵所演奏的音樂令人深刻地感覺到他害怕著什麼
正面地去面對音樂,正面地去面對樂譜,正面地去面對每個存在於樂譜上的音符
和史特拉汶斯基、蕭邦正面地交朋友
在練習的時間當中因為這種的朋友關係改變彼此
野田妹被史特拉汶斯基、蕭邦改變,野田妹的演奏改變了史特拉汶斯基、蕭邦
我喜歡第11集千秋師傅坐在觀眾席所說的一句話
「畢業之後能夠再學音樂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為什麼這部日劇會用這些說故事的方式來敘說
也許他的這句話能為此下個小小的結論吧
很好看的一部日劇,與它交友的過程當中,我也思考了自己至今仍在唸書的一種非理所當然
說得破碎、跳躍,漏失掉許多自己仍無法掌握的音符,它們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至此仍無法正面地去面對文本的我,像是經驗著童年的創傷似地,只是不斷對自己說著:「快快樂樂地學哲學有什麼錯呢?」即使在心理頭一小小塊的音暗地帶(說得誇張些像是史特拉汶斯基創作樂譜的音符般的心境)訴說著能符號化此必要存在的音符時的所感覺到愉悅...
果然每個人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不同的東西呢,真有趣。
嗯,實在是如此。
今天騎車到處閒逛的時候,
心裡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覺得,野田妹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童年創傷喔,
只是一種進入形式的問題,
像是生性活潑好動的小孩子遇到一張從未見過的椅子,好奇地想要在上面坐下,本來她可以用各種方式自在地坐著,
但是有教養的大人知道怎麼個坐法可以展現出某種讓人看上去覺得會是如何的坐姿,
因此,大人要小孩放棄自己胡亂的坐姿,要求小孩坐的像樣,像個有教養的小孩,進入一種形式,大人所要求的形式哦...
太複雜的事情我不懂,
不過你講的應該是人類的社會化過程。
而野田妹是被體罰所以對努力學習產生潛意識的反抗。
暴力時刻都存在著,如果是大人的話,被人婊的時候會知道要選擇婊回去還是默默承受。
但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只是單純覺得為什麼自己玩得這麼開心還要遭受暴力的對待。因為不了解世間的道理,所以只好選擇逃避跟他的暴力經驗有關的事物。與此同時小孩子的心靈就已經出現傷口了。
雖然隨著時間經過可能會淡忘,不過傷口並不會消失,還是留在潛意識裡。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