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與媽媽去看米勒

好久沒有生活感想。我想是因為近來我對我所過著的生活的確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我只是讓它過去,而且時常感到莫名的無聊。當然也是有靈光乍現的時刻,某些事情讓我覺得「哎呀把它記下來應該很有趣吧」,可是巨大的無聊馬上擊敗這種想法,結果就是讓它們像馬桶裡的大便一樣流掉了。

昨天跟媽媽一起去看米勒展,星期三媽媽打電話來邀我一起去的時候,我還跟她說人潮一定超多,說不定只看得到天空,看不到她們在撿什麼東西。結果人真的超多,我跟媽媽在大太陽底下排了超過半個小時,才感受到從室內流洩出來的冷氣,再過了差不多五分鐘,才被放進去。主辦單位用心良苦,想讓觀眾在親炙大師畫作之前,都親身體會到「作田人」的辛苦,才能夠更接近這一系列十九世紀的勞動繪畫。

雖然很熱、人很多,不過畫真的很棒。我原本以為250元只看得到那兩幅有名的畫,進去才知道總共有六十幾幅,包括米勒在內,該時代的畫家作品。我想他們共同的主題應該是農村與自然。有一幅大型的畫讓我印象深刻(名字忘記了),畫裡的天空很大,人很小,但整體構圖很協調,有種在歌頌大自然的偉大與感嘆人類的渺小的意境。《拾穗》的真品跟坊間的印刷複製品比起來,對比小很多,坊間的再製品為了配合現代人的眼睛,都故意加強對比了。原品偏暗,不過暗得很好,那個範圍的顏色很有層次地被呈現出來,畫家的眼睛真是厲害。只是唯有這幅被用玻璃蓋住了,某些角度會反光,是怕我吐口水嗎?我吐口水的對象通常只對人類的說。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波納的《尼韋內的耕作,第一次鬆土》,這幅的色調有種說不出來的現代感,像二十世紀的東西,最讓我驚艷的是他畫的泥土,比寫真還真。這整幅讓我聯想到安佳脫脂奶粉,不曉得為什麼。米勒的《牧羊女與羊群》則是一幅我跟媽媽都喜歡的畫。這幅畫有種神奇的魔力,看著看著心裡某些創傷彷彿可以馬上被修復一般。另外,這群畫家所畫的女性,都很有魅力。杭特的《農婦》太性感了,我跟我媽討論說,有這麼性感的女人在種田,男人怎麼還能夠勞動?

展場真的很擁擠,想要不被人擋到,完整看到畫作,通常需要有點耐心,稍微等待一下,然後找空檔切入。商品部更是像吵雜的市場一樣,幸好我已經不是藝術潔癖了,不然我應該會受不了吐人口水。總之,或許在平常日的上班時間去,會比較舒服囉。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也好想去看喔!
可能要等8月人潮才會稍稍減少吧!

mongoose 提到...

嗯,真的很不錯喔。
如果在8/17前來,還可順便去故宮看畢沙羅的畫展。
七月預計會有很大一波學生人潮,八月去看或許會安靜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