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魔鬼盆地一次總要搞得累呼呼。單程一個半小時的區間電聯車,回程還經常沒位置。昨天異想天開買了自強號坐到新竹,再從新竹坐一站電聯車回竹北,結果弄到最後也只比全程坐電聯車快五分鐘,卻貴了快九十元。
最慘的是這次入盆地幾乎沒收穫。跟媽媽約中午見面,要拿我的准考證,結果媽媽先送東西去給親戚,卻被留下抬槓,不幸的兒子在忠孝復興站的地下街枯等了一個半小時,真是出師不利啊。然後吃飽飯之後我說想去大葉高島屋,「因為聽說開了一家新的日文書店」,我們就過去了,結果我的情報完全錯誤,高島屋裡面依然是紀伊國屋,直到我們坐在回程的接駁車上閒聊時,才領悟那家叫「淳久堂」的書店,應是設在新開幕的SOGO裡面。對情報囫圇吞棗的後果就是這樣。
然後去政大書城找我要送人的書,結果還真剛好就沒有咧。一日三連敗,幸好最後在火車站的佳佳買到《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DVD,不過這只能算和局而已,因為如果在我常常流連的店家買一定會再便宜一點的。
回家轉開電視,剛好已經打到七局,勝利在望的比賽竟然就像爛尾的日劇一樣打得有夠難看,雖然奪冠確定,卻感覺很差。
洗完澡馬上看《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雖然之前已經看過一遍,還是想確認翻譯的品質。整體來說相當不錯,不知不覺就把整片看完了,瑛太在這部的演出真的太棒了,再看一次還是很感動。關惠美雖然演出作品不多,但每次都讓人印象深刻,她張開雙手試圖阻擋動物虐殺者急速駛來的車的這一場戲,眼神中充滿著捨身與堅定的意念,讓人難忘。
最近愈來愈多沒上院線而直接發DVD的日本電影,日本電影普遍票房差,或許上院線要負擔的風險太大,直接發DVD也是文化輸入的一個好方法吧。
文學/漫畫電影化是近來日本的趨勢了,影視工業快速地膨脹,主題開發並沒有適時地跟上腳步,近年來好的腳本家也比較缺乏,造成大量改編作品的出現。導演中村義洋可能改編伊坂幸太郎的小說改編上癮了,作家的《Fish Story》跟《Golden Slumbers》也都被他拍成電影,我想是值得期待的。看到伊坂的書拍成電影都這麼好看,不免納悶為什麼宮部美幸跟京極夏彥的書拍成電影都有點讓人生氣。是導演無能?還是作品結構太完整,截長補短變成兩小時就失去了味道?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魍魎之匣
卷末眾人聚集在京極堂家中,談論著男子帶著裝有少女軀幹的箱子晃悠於國內各處的「傳說」,關口卻「不知為何──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
《魍魎之匣》是京極夏彥「百鬼夜行系列」第二作,讀畢之後,深深被那種飄忽不定、來自另一側的異樣空氣所魅惑,不知不覺也有點「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的感覺。正常與異常,人與非人,這一側與那一側。正如京極堂的名言「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發生可能發生之事」,只是在逐步解開事件,替神秘除魅化後,和參與者一起臨場見證的真相,卻往往令人更不忍卒睹、啞口無言。
與第一作《姑獲鳥之夏》比較起來,作者在《魍魎之匣》中展現出來的企圖更複雜,也讓人更加地佩服他統合與結構的能力。從少女柚木加菜子離奇殺人未遂事件開始,展開了一連串事件的序幕。被送進立方體形狀的神祕醫學研究所,重傷的柚木加菜子卻離奇地從密室中消失了。浮出湖面的殘缺肢體、連續出現的分屍殺人,四肢被塞滿於立方體的木箱中,木箱則被塞在街道民房出現縫隙之處。被害少女的共通點竟然都是某民間新興宗教信徒家的孩子。封穢御筥神認為喜捨不義之財才能夠擺脫不幸,卻發現教主的本業是木工,而且數月前才製作了大量的木箱。另一方面,即將出刊的文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匣中少女〉的文章。這些某些部分「相似」的事件接踵發生,彼此之間是否帶有關連,或者各自獨立?
舊書店店主兼陰陽師的京極堂在本作於上卷204頁翩然登場,一出場就是超過70頁的艱澀演說,對關口與鳥口解釋宗教家、靈媒、算命仙與超能力者的不同。如果能夠撐得過京極堂滔滔不絕的專業知識講演,接下來的閱讀就有如雨過天晴般的暢快。也真的非常佩服翻譯者,站在讀者的立場還可以「大致瀏覽」看懂看不懂都沒太大關係,但是翻譯者得要百分之百了解,還要翻得好才可以。而我也不得不說本書翻譯得實在很好(校正比《姑》差了點),整個閱讀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
京極堂認為事物的「順序」是很重要的。他在與關口、鳥口討論時曾斥責關口不聽人說話,「急著想聽結論而忽略過程,原本聽得懂的也變得聽不懂了。」而他認為宗教家、靈媒、算命仙的不同,就在於操弄與呈現資訊的「順序」不一樣。對他而言,上述的每個相似的事件,其實都是獨立存在的(關口又被京極堂吐槽:「所謂『很相似』正代表著彼此『不相同』。僅是相似便說相同的話,你不就是隻猴子了?」),只要按照「順序」,就能夠看清每個事件的面貌。
京極堂的另外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理論是,犯罪沒有所謂的動機,只是恰好演變成適合犯罪的情境,而恰好過路魔上身,讓行為者進入了異常的狀態,在自己清醒之前已然犯下的事件。也就是說並不是因為有動機才犯罪,而是時機到了,行為者的內在跨越到「另一側」去,自然地就做了。原本所謂的「動機犯罪論」,是把社會區分為正常與異常,試圖為異常貼上標籤並排除,是種帶有歧視的觀點。事實上每個人都活在這一側與那一側之間,也都會面臨到適合犯罪的情境,京極堂說,這種飄忽不定、只有形體卻無內在的妖怪,就是所謂的魍魎啊。整部作品或許也就是在說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吧,也就是為什麼,關口與讀者一樣,都有種「不知為何──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的感覺。
最後在立方體的醫學研究所中,京極堂與美馬坂的對決,也相當的精采。這一章看完之後,據說很多人感覺都很差(所謂的「餘味惡劣」),我也不例外,一個個驚人的事實陸續地被揭露,科學家標榜著客觀從事違逆自然的研究,卻妄想帶給人類至福的天堂,依照前面的理論,或許這個箱型空間本身散發出來的氣氛與所遵循的邏輯,就是俗世的人們所無法想像與理解的吧。讀完後覺得果然還是要聽京極堂一開始的勸告,不要隨便打開真相之盒啊。
幸好卷末再度出現捧著箱子的男子。有種說不上來的、被療癒的感覺。
《魍魎之匣》是京極夏彥「百鬼夜行系列」第二作,讀畢之後,深深被那種飄忽不定、來自另一側的異樣空氣所魅惑,不知不覺也有點「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的感覺。正常與異常,人與非人,這一側與那一側。正如京極堂的名言「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發生可能發生之事」,只是在逐步解開事件,替神秘除魅化後,和參與者一起臨場見證的真相,卻往往令人更不忍卒睹、啞口無言。
與第一作《姑獲鳥之夏》比較起來,作者在《魍魎之匣》中展現出來的企圖更複雜,也讓人更加地佩服他統合與結構的能力。從少女柚木加菜子離奇殺人未遂事件開始,展開了一連串事件的序幕。被送進立方體形狀的神祕醫學研究所,重傷的柚木加菜子卻離奇地從密室中消失了。浮出湖面的殘缺肢體、連續出現的分屍殺人,四肢被塞滿於立方體的木箱中,木箱則被塞在街道民房出現縫隙之處。被害少女的共通點竟然都是某民間新興宗教信徒家的孩子。封穢御筥神認為喜捨不義之財才能夠擺脫不幸,卻發現教主的本業是木工,而且數月前才製作了大量的木箱。另一方面,即將出刊的文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匣中少女〉的文章。這些某些部分「相似」的事件接踵發生,彼此之間是否帶有關連,或者各自獨立?
舊書店店主兼陰陽師的京極堂在本作於上卷204頁翩然登場,一出場就是超過70頁的艱澀演說,對關口與鳥口解釋宗教家、靈媒、算命仙與超能力者的不同。如果能夠撐得過京極堂滔滔不絕的專業知識講演,接下來的閱讀就有如雨過天晴般的暢快。也真的非常佩服翻譯者,站在讀者的立場還可以「大致瀏覽」看懂看不懂都沒太大關係,但是翻譯者得要百分之百了解,還要翻得好才可以。而我也不得不說本書翻譯得實在很好(校正比《姑》差了點),整個閱讀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
京極堂認為事物的「順序」是很重要的。他在與關口、鳥口討論時曾斥責關口不聽人說話,「急著想聽結論而忽略過程,原本聽得懂的也變得聽不懂了。」而他認為宗教家、靈媒、算命仙的不同,就在於操弄與呈現資訊的「順序」不一樣。對他而言,上述的每個相似的事件,其實都是獨立存在的(關口又被京極堂吐槽:「所謂『很相似』正代表著彼此『不相同』。僅是相似便說相同的話,你不就是隻猴子了?」),只要按照「順序」,就能夠看清每個事件的面貌。
京極堂的另外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理論是,犯罪沒有所謂的動機,只是恰好演變成適合犯罪的情境,而恰好過路魔上身,讓行為者進入了異常的狀態,在自己清醒之前已然犯下的事件。也就是說並不是因為有動機才犯罪,而是時機到了,行為者的內在跨越到「另一側」去,自然地就做了。原本所謂的「動機犯罪論」,是把社會區分為正常與異常,試圖為異常貼上標籤並排除,是種帶有歧視的觀點。事實上每個人都活在這一側與那一側之間,也都會面臨到適合犯罪的情境,京極堂說,這種飄忽不定、只有形體卻無內在的妖怪,就是所謂的魍魎啊。整部作品或許也就是在說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吧,也就是為什麼,關口與讀者一樣,都有種「不知為何──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的感覺。
最後在立方體的醫學研究所中,京極堂與美馬坂的對決,也相當的精采。這一章看完之後,據說很多人感覺都很差(所謂的「餘味惡劣」),我也不例外,一個個驚人的事實陸續地被揭露,科學家標榜著客觀從事違逆自然的研究,卻妄想帶給人類至福的天堂,依照前面的理論,或許這個箱型空間本身散發出來的氣氛與所遵循的邏輯,就是俗世的人們所無法想像與理解的吧。讀完後覺得果然還是要聽京極堂一開始的勸告,不要隨便打開真相之盒啊。
幸好卷末再度出現捧著箱子的男子。有種說不上來的、被療癒的感覺。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人間失格
颱風開始接力出現,夏天真的來臨。
連蜈蚣都爬進我的房間,試圖擾亂我已經夠混亂了的生活。上網搜尋「消滅蜈蚣」,卻找到許多恐怖的傳說,有人說若把蜈蚣碎屍萬段,屍體的氣味則會引來更多蜈蚣。這讓我怯於下手,最後接了一杯滾水,倒在它身上,只見掙扎數秒,急步竄逃至桌櫃下的空隙裡,然後就沒再出現了。不知他是死是活的我,當晚也不得好眠,睡前頻頻坐起身望向桌櫃下方,如果蜈蚣像我等人類一樣擁有復仇之心,肯定會趁我熟睡呼呼的時候,給我致命的一擊吧。連作夢都是蜈蚣的一晚。
週日在家讀完《人間失格》。今年是太宰治生誕百週年,日本一連製作了多部由作家原著改編的電影,其中《斜陽》已於日前上映,《維榮之妻》、《潘朵拉之盒》與《人間失格》則會在後半年開始陸續上映。藉由重新演繹作品、讓作品不斷地被談論,或許是個不錯的紀念方式。
《人間失格》也是我讀的第一部太宰治作品。是一部餘味很濃烈的作品。許多地方對人類這種生物的描寫都令人心有戚戚焉,敘事者也就是作家自己,像是另外一個星球的生物一樣,混雜在人類當中,茍延地活著。因為無法與別人達成有效的溝通,主人公選擇以戲謔搞笑當成自己外在的臉,或許在幼年就已經喪失了認知自我座標的能力了吧。於是在世俗的標準下,主人公歪斜地過完了他短暫的一生。沉溺於女人之中,卻又不懂得愛,整部作品中充斥著空虛,大量的酒精與藥物也無法填滿的空虛。這樣的主人公多次尋短,不斷地消耗著自己,也曾經被送進精神病院,最後終於悽涼地死去。
無比誠實的描寫。人間失格指的是「失去做為人的資格」,要怎麼活才「像個人」?怎樣活算是「失去資格」呢?《人間失格》的後記中的老闆娘可說是一個後設的角色,她感嘆「人如果活成這樣,就不行了。」這是太宰治的自我批判?還是對社會的批判?因為自幼便被剝奪做自己的權利,而戲謔化自我形象,終至脫軌無法挽回。或許這樣荒唐的人生際遇,也反映出戰時的日本社會面貌。太宰治生誕百年後的今年,有這麼多改編他作品的電影,也有如此多針對作家與作品的研究與討論,所謂多元的情報化社會中,是否還存在失格的人類?
連蜈蚣都爬進我的房間,試圖擾亂我已經夠混亂了的生活。上網搜尋「消滅蜈蚣」,卻找到許多恐怖的傳說,有人說若把蜈蚣碎屍萬段,屍體的氣味則會引來更多蜈蚣。這讓我怯於下手,最後接了一杯滾水,倒在它身上,只見掙扎數秒,急步竄逃至桌櫃下的空隙裡,然後就沒再出現了。不知他是死是活的我,當晚也不得好眠,睡前頻頻坐起身望向桌櫃下方,如果蜈蚣像我等人類一樣擁有復仇之心,肯定會趁我熟睡呼呼的時候,給我致命的一擊吧。連作夢都是蜈蚣的一晚。
週日在家讀完《人間失格》。今年是太宰治生誕百週年,日本一連製作了多部由作家原著改編的電影,其中《斜陽》已於日前上映,《維榮之妻》、《潘朵拉之盒》與《人間失格》則會在後半年開始陸續上映。藉由重新演繹作品、讓作品不斷地被談論,或許是個不錯的紀念方式。
《人間失格》也是我讀的第一部太宰治作品。是一部餘味很濃烈的作品。許多地方對人類這種生物的描寫都令人心有戚戚焉,敘事者也就是作家自己,像是另外一個星球的生物一樣,混雜在人類當中,茍延地活著。因為無法與別人達成有效的溝通,主人公選擇以戲謔搞笑當成自己外在的臉,或許在幼年就已經喪失了認知自我座標的能力了吧。於是在世俗的標準下,主人公歪斜地過完了他短暫的一生。沉溺於女人之中,卻又不懂得愛,整部作品中充斥著空虛,大量的酒精與藥物也無法填滿的空虛。這樣的主人公多次尋短,不斷地消耗著自己,也曾經被送進精神病院,最後終於悽涼地死去。
無比誠實的描寫。人間失格指的是「失去做為人的資格」,要怎麼活才「像個人」?怎樣活算是「失去資格」呢?《人間失格》的後記中的老闆娘可說是一個後設的角色,她感嘆「人如果活成這樣,就不行了。」這是太宰治的自我批判?還是對社會的批判?因為自幼便被剝奪做自己的權利,而戲謔化自我形象,終至脫軌無法挽回。或許這樣荒唐的人生際遇,也反映出戰時的日本社會面貌。太宰治生誕百年後的今年,有這麼多改編他作品的電影,也有如此多針對作家與作品的研究與討論,所謂多元的情報化社會中,是否還存在失格的人類?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往海邊的小鎮
我們老闆精力旺盛,出差是常有的事。雖然不到一輛車凸全台灣的地步,但是濁水溪以北都算是「能力所及」之處。今天去了台北縣三芝鄉,從五股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後,沿著淡水河畔一直走,然後過關渡大橋接上濱海公路,開著開著就到海邊了,對國土地理不甚清楚的本人才知道,三芝是個海邊的小鎮。
目的地是三芝鄉公所,今天要看一個教育劇場的呈現,是由梵體劇場組織三所國小(各一個班級),在過去一年所做的學童肢體創意開發教育,所累積出來的成果。因為本公司也正執行著一個類似的案子,所以才遠征觀摩。沒想到進到禮堂中就看到意外的人,那就是從春節以來就沒碰過面的菲律賓大使,據說是被劇團聘請來紀錄今天活動的過程的。他表示劇場也佔了他生活很大的比例,聽到「王詩琪」這個名字時,還假裝嗤之以鼻了一下,果然劇場人門戶之見很重的謠言是真的。不過不管怎麼樣,看到菲國大使,就懷念起菲國料理,以及當年與各國大使共同頂肺的種種,不禁感嘆人事全非。
教育劇場的目的是通過肢體遊戲、美感鑑賞,讓學習者得以認識自己身體的可能性,以及學會將身體動作轉化成具有意義的符號。藝術成果並不是衡量今日活動的標準,而是參與其中的每個小朋友,是否能夠有自信地呈現自己。所以說雖然呈現出來的東西很土很蠢,但看著看著還是有種感動啦,因為在劇場中,這些小朋友們都是百分百投入在自己所創造的角色中,尤其是第一個登場的三芝國小小朋友,他們的主題是「小小的我」,概念很簡單,就是呈現在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下的自己,配合不同顏色的照明暗示心理氛圍,小朋友們用肢體與表情來呈現各自的主題。
週五前往美濃,週日前往高美館,都是要去觀摩另外兩個成果展。不過濁水溪以南就只有我自己出動了。終於可以剪頭髮了,算算離開高雄也快滿兩個月了,真快。
目的地是三芝鄉公所,今天要看一個教育劇場的呈現,是由梵體劇場組織三所國小(各一個班級),在過去一年所做的學童肢體創意開發教育,所累積出來的成果。因為本公司也正執行著一個類似的案子,所以才遠征觀摩。沒想到進到禮堂中就看到意外的人,那就是從春節以來就沒碰過面的菲律賓大使,據說是被劇團聘請來紀錄今天活動的過程的。他表示劇場也佔了他生活很大的比例,聽到「王詩琪」這個名字時,還假裝嗤之以鼻了一下,果然劇場人門戶之見很重的謠言是真的。不過不管怎麼樣,看到菲國大使,就懷念起菲國料理,以及當年與各國大使共同頂肺的種種,不禁感嘆人事全非。
教育劇場的目的是通過肢體遊戲、美感鑑賞,讓學習者得以認識自己身體的可能性,以及學會將身體動作轉化成具有意義的符號。藝術成果並不是衡量今日活動的標準,而是參與其中的每個小朋友,是否能夠有自信地呈現自己。所以說雖然呈現出來的東西很土很蠢,但看著看著還是有種感動啦,因為在劇場中,這些小朋友們都是百分百投入在自己所創造的角色中,尤其是第一個登場的三芝國小小朋友,他們的主題是「小小的我」,概念很簡單,就是呈現在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下的自己,配合不同顏色的照明暗示心理氛圍,小朋友們用肢體與表情來呈現各自的主題。
週五前往美濃,週日前往高美館,都是要去觀摩另外兩個成果展。不過濁水溪以南就只有我自己出動了。終於可以剪頭髮了,算算離開高雄也快滿兩個月了,真快。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救命病棟24時第四季
今年七月即將上檔的日劇中,最令觀眾期待的莫過於《救命病棟24時》第四部了。與上一部隔了四年之久,江口洋介與松島菜菜子的組合將再度重現螢幕,我並非本劇忠實影迷,事實上只看了第三部而已,但卻被深深地打動。地震與醫療的題材,讓人得以從中窺見許多處於社會不同位置的人,他們面對災難的掙扎與勇氣。
《救命病棟24時》是富士電視台的招牌劇,演出陣容也均為一時之選,除了兩位主角外,第三部聚集了仲村徹、香川照之、平田滿、小市慢太郎、大泉洋等實力派熟男,連小朋友的角色都是用最好的:廣田亮平與福田麻由子。這種註定高收視率的作品,也不免成為各事務所鬥爭的戰場,即使是一兩集的客串都好,總想把旗下演員推進這個作品裡。於是第四部究竟會有哪些演員,就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根據今天發布的第一波消息,即將演出《救命病棟24時》第四部的演員有中山裕介(《大搜查線》、《再見,小津先生》)、木村多江(以《幸福的彼端》奪下日本奧斯卡等多項影展最佳女主角)與飾演新人護士的北乃紀伊(看到的時候真的「哇」一聲叫出來,吾家有女初長成啊,終於能演出不是學生的角色了,換穿護士服~~)。如果可以點播的話,我還想看小市慢太郎繼續演第四部,因為他演的日比谷醫生真的太讚了。
第四部的主題將圍繞在「急救系統的崩壞」上,描寫因急救人員的不足,而使得線上急救工作者過勞,慢性地摧毀與侵蝕急救系統,是以日本現狀為基礎而寫出的作品。
《救命病棟24時》是富士電視台的招牌劇,演出陣容也均為一時之選,除了兩位主角外,第三部聚集了仲村徹、香川照之、平田滿、小市慢太郎、大泉洋等實力派熟男,連小朋友的角色都是用最好的:廣田亮平與福田麻由子。這種註定高收視率的作品,也不免成為各事務所鬥爭的戰場,即使是一兩集的客串都好,總想把旗下演員推進這個作品裡。於是第四部究竟會有哪些演員,就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根據今天發布的第一波消息,即將演出《救命病棟24時》第四部的演員有中山裕介(《大搜查線》、《再見,小津先生》)、木村多江(以《幸福的彼端》奪下日本奧斯卡等多項影展最佳女主角)與飾演新人護士的北乃紀伊(看到的時候真的「哇」一聲叫出來,吾家有女初長成啊,終於能演出不是學生的角色了,換穿護士服~~)。如果可以點播的話,我還想看小市慢太郎繼續演第四部,因為他演的日比谷醫生真的太讚了。
第四部的主題將圍繞在「急救系統的崩壞」上,描寫因急救人員的不足,而使得線上急救工作者過勞,慢性地摧毀與侵蝕急救系統,是以日本現狀為基礎而寫出的作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