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預設立場作為一種愚民話術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在說KMT諸公開了記者會,譴責此次綠營針對強國特使來台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實為不妥,並擅自為綠營領袖冠名。而面對公民記者的辛辣提問,代議士先生則以「問題有預設立場,拒絕回答」來回應之。
新聞連結:http://0rz.tw/Gg0A6

看到「預設立場」這四個字就讓我回想到,三月佔領議會行動的第一個週末,元首邦伯曾說過這樣的話,被輿論視為釋出善意「只要不預設立場,我很歡迎跟學生談」。

我一直覺得很不可思議,人如何能夠沒有立場而能進行議題的論辯?在公共領域中,所有行為者不都是已經站定在自己所選擇的立場上,然後依據這個立場所信仰的理念與哲學,來與立場相對的人尋求共識嗎?又不是一群人坐在熱炒店的小凳子上配著啤酒虛擲語言,或一群青年朋友望著蔚藍天際各自述說自己的夢想的小清新場景。

在台灣活了三十幾年初老的我也是感觸很深啦。常常很認真在跟人家講一些「有預設立場」的話,比如說在感嘆「幹咧,昔有辜顯榮,今有林易瘦,看他的腰這麼軟Q,真是個動物。」想要表達對賣國商人的唾棄,這個時候通常會得到的回應不外是「唉呦『或許他』只是想跟志軍交個朋友啊」或者「『他可能』有他的苦衷啦。」之~類~的,「無我」的抬槓語言。常常心中旁白會響,我一點也不想知道「他可能」怎麼想或「他或許」怎樣,我最在意的是眼前的你啊。你怎麼想才重要。

可惜在我們的社會中,能夠暢所欲言的對象真的很少。

最近大家都懂得在看到別人吵架或打架的時候,對他們喊「理性!理性!」這種喊法讓人覺得好像把理性等同於儒家所說的禮教了,真是莫名其妙。理性不就是三四百年前一群西方的科學家與哲學家,脫離了基督教會的神網恢恢,肯認了人與此生的價值,而願意運用思考與科學方法來獲知真理的一種生活態度嗎?他們相信充分運用理性會讓世界繼續進步與完善,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後來還演變成了所謂的「啟蒙運動」,架構起西方引以為傲的民主與法治制度。

理性不是強國所風行的「和諧」,而是一種基於言論自由的精神,大家彼此揮灑腦中未知的領域,貢獻你我的涓滴智慧出來以成文明巨流。理性當然也不是無謂的爭吵,思考與論辯都需要訓練,還需要花時間翻找與整理大量資料,並非容易。

民主當然是西方行銷出來的產品,但既然我們買帳了,至少學習好好運用這個產品吧,不要只是投投票就覺得好民主,電視從49到56轉來轉去就覺得好自由。使用這個產品的確需要某些素養,使用者需要投入相對的時間去學習(這不就是辦教育的目的),你才會覺得它好用。

對於一個話題,如果不懂,就請益,而不是用「他可能」、「他或許」這種很空虛的句型來塘塞。但是在台灣活了三十幾年初老的我卻經常遇到這種對話,或許是大家真的不在乎吧。應該說,大家普遍不相信透過意見的交流可以達到理想國度,才會對於培養自己的態度與立場不上心。

最後演變成像今天這樣,怯戰的時候就丟一句「汝預設立場」,還臉不紅氣不喘,因為知道這句話在台灣,絕對有市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