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領帶與高跟鞋

周日與小人去了久違的中山堂,看綠光劇團的《領帶與高跟鞋》。據說此戲已經重演多次,我則是第一次拜見。年少時代我曾熱衷追逐劇場,當時沒有現在那麼不景氣,所以雖然身處南部,仍能看到很多戲。綠光劇團當年推出的《結婚?結昏!辦桌》讓我十分震撼,除了戲以外,編輯裝楨都很別出心裁的節目冊,也曾給我許多夢想。

當年綠光劇團發行的兩張劇場原聲帶,在暖場的半小時中不斷放送,更勾起了我的回憶,當年不若現在,音樂唾手可得,兩張CD被我反覆地不知道聽了多少次,即使已經好久沒再聽,現在仍然可以朗朗上口地唱出來。而隔壁的隔壁座位的一位中年男子似乎擁有跟我一樣的記憶,因為他用可以聽得很清楚的音量,跟著現場放送把每首歌都唱過一遍了。

因為《領帶與高跟鞋》這個作品是我接觸劇場前所發表的,是帶有某種傳奇性的作品,劇場不像電影,生命在幕落便告結束,沒有看到就只能等下次再演,但再演又是另一回事,「這次」沒看到就是沒看到了。也因為這樣,看再演的心情其實是半分期待加半分遺憾吧。

這幾年我接觸劇場的機會少了很多,但每次看到舞台裝置出現在鏡框舞台上時,都有陣止不住的悸動、興奮與悔恨,我想這種複雜情緒的產生,正表示我身體裡還住著某種糾纏不清的妖怪吧,真希望哪天讓京極堂來幫我驅趕。

星期天下午場的演出,也算不辜負我的期待了。上半場非常濃厚,有衝突、人性與掙扎,腳本家探問工作的意義,塑造出各種上班族的典型,與各年齡層勞動者的理想與實際,對於正困擾著相同問題的我,的確有種短暫的療癒效果。然而下半場卻似乎加了水,戲劇的密度與強度都減弱許多,對於女性社會地位的辯證,有點陳舊與刻版,若是十幾年前此戲首演時應恰如其分,但現在看起來則顯得突兀。而接近尾聲前,由沒有高學歷卻辛勤完成每日打掃工作的工友伯伯,帶領大家說夢演夢的片段,處理得頗為粗糙,話劇般的夢境扮演,更與此橋段以外的精湛演出相去甚遠,有種「這段是不是別人導的」的錯覺。所幸尾聲的高潮適時地挽回了一點,老闆道出了勞資關係的剝削真相(但並不深刻),戲則在每個勞動者探問自我價值中作結。

整體而言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尤其上半場的整體表現,令人激賞。導演的場面調度靈活,不失老手風範,帶有台灣味的歌舞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反而是坣娜似乎過於美聲,讓我聽不懂她在唱什麼,是有點可惜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