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發布的出版統計,令人不意外地看到了慘烈的數字。
書籍的銷售額7544億圓,與去年相比衰退4%。雜誌是衰退5%的8520億圓。書籍與巔峰的1996年比較下來約衰退了31%。雜誌的巔峰是1997年,現在的業績則短少了45.5%。
書店數量也在減少。2014年全日本有13943家書店,與1999年比較則發現少了37.5%。
從這樣的數字看來,即使用「崩壞」或「沉沒」形容都不為過的日本出版市場,果真不行了嗎?事情也非如此單純,本文便是提供一些從統計數字看到或看不到的角度,討論出版界的現況。
出版統計的侷限
最常被引用的出版統計包括《出版指標年報》(全國出版協會/出版科學研究所)與《出版年鑑》(出版News社)。這兩部都是以大型經銷商「東販」的資料為主,再推算出全體業界的數字。
亦即,沒有經由經銷商的銷售數字,並不被計算在內。在這之中,「出版社直接銷售」與「Amazon直接交易」兩者必須加以注意。
「出版社直接銷售」的營收大約幾多?根據「出版月報」的調查結果,書籍的七成以及雜誌的九成,是透過經銷商進行販賣。推算回來,書籍銷售額的三成是透過出版社直接銷售所得。
Amazon有個稱為「e託」的服務,出版社不透過經銷商,與Amazon直接簽約運入商品的交易。這部分的交易金額並沒有公開,我們無法得知它的規模。不過,筆者手中的資料顯示,在2013年11月的時間點,共有超過2700家出版社加入「e託」這個服務計畫,約佔全日本較活躍的出版社的九成都加入了。
關於書店的數量,一般看到的統計都說是減少,不過根據JPO(日本出版基礎建設中心)的整理,書店數量的確減少中,但總樓地板面積則並非如此。亦即,書店的減少並不表示業界陷入危急狀態,反而可視為地區或全國性的大型書店,對既有店舖的改裝更新,而導致擴大規模的結果也說不定。
關於出版統計還有一點要注意,便是它無視電子出版。以下將加以說明。
加入電子出版的業績後…
美國的出版市場在2007年Kindle閱讀器問世以來,電子書的銷售額穩定成長,補上了紙本書銷售額的短少,使出版整體的銷售維持持平。
根據紙本書與電子書各自的統計,重新計算日本出版的銷售,會得到什麼結果呢?似乎也能得到與美國相似的結果,也就是整體而言算持平,並非大家以為的衰退。
此外,雜誌即使加上電子雜誌,業績也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漫畫的紙本與電子兩者具有相乘效果,擴大了市場。
在出版產業的商業模式不斷演變的今天,不管是紙本書的出版統計或電子書的,都有其侷限,難以窺其全貌。於是,對於統計之外的變化,則需要有想像力。
在電子出版中開拓的新型商業服務(如「LINE漫畫」之類的免費漫畫服務、「Alphapolis」、「成為小說家」之類透過網路開拓作者的出版服務等)的收益也一併加上的話,單方面地說出版業正在崩壞,是有點誇張了。
(※追記)
沒有涵蓋在出版統計的出版社收益來源,還包括很多。最近也看到新聞報導說集英社的網購業績突破二十億。這種無關出版的出版社收益並不會被統計,此外還有吉祥物經紀與影音事業。根據角川在與多玩國合併之前的發表,它們的業績三分之一來自影像/網路數位相關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