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Bugis區域的Wardah Books,下午四點多造訪時店主外出祈禱了。 |
去了新加坡五天,間中也逛了幾家書店。去得算頗為臨時,預先準備做得馬馬虎虎,列下幾家四處穿插在行程中,並無抱有過多期待。但或許兩人都屬腳勤之輩,節奏亦掌握得宜,一路顛簸奔波,看了不下十家書店,也不忘乘晚涼微風,感受熱帶氣候的舒爽。
在英國殖民者留下的萊佛士酒店(Raffels Hotel)對街,有座以簡體中文書寫其名於外壁上的「百勝樓」。在一樓的舊書店「永新書局」,我取到了一份《新加坡文藝報》,是一份凝聚東協世界中文創作者的文藝刊物,由新加坡文藝協會所發行。刊物設計非常陽春,看起來只是用Word文書軟體簡單排版,並以A4為版面,用A3紙輸出並摺疊成冊,連騎馬釘也沒有。雖然形式如此簡樸,讀過幾篇文章之後,卻能感受到作者們投注在文學事業上的用心,不因地處中文世界的邊陲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著力在團結東協世界,期望形成一股力量。這種氣勢與刊物外觀的稚拙頗成一大對比。
整份刊物使用的是簡體中文,事實上在新加坡到處,只要是必須使用中文的地方,都是簡體字,或許反映出當地人選擇語言的市場因素與工具心態;也讓我稍微能夠體會到台灣與正體中文在國際上愈趨劣勢的現實。不過擔憂的不只我,手中這份《新加坡文藝報》中的許多作者,在他們的文章中,也對新加坡年輕一代以說英語為榮、說中文為恥的心態感到憂心。
大眾書局就像台灣的誠品或金石堂 一樣,按照書籍的分類陳列。 |
專賣圖像書籍的 Basheer Graphic Books |
出了百勝樓,此行也等於是跟中文書告別了。另一日去到位於Tiong Bahru地鐵站附近的Books Actually,這家是最多人推薦過的,從裡到外看得出經營者花了很多心思在營造一種台灣坊間所謂的文創感。但是令我驚訝的是他們的進書量真的很驚人,沒有獨立書店那種進個幾本來賣的窮巴巴感覺,陳列在中央書台上的品項都是整疊很飽滿地彰顯出量感,而且一眼望去就有至少四個店員在各自辛勞著,不禁又讓人狐疑,他們這樣可以嗎?有那麼多人買書讀書以支撐這家店的營運嗎?在這家充滿年輕人氣息的店裡,反正看到的就都是英文書了,可能就如《新加坡文藝報》內那些作者所說,對年輕人來說,英語就是前途與潮流的同義詞吧。
Books Actually的店門口 |
Littered with Books 用一句話來塑造 一天的閱讀氛圍。 |
因為時間實在有限,位於Orchard某百貨中,號稱東南亞最大的紀伊國屋書店就沒法去逛了,是為小小遺憾。總是得來點遺憾,讓整個旅程留下餘韻,也替下次的來訪埋一個伏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