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短評《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


窪美澄在台出版了第二本書《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出版社照舊推出了特殊通路的精裝本,顯示出對作家的重視,也反映出對某些通路的讀者而言,裝幀已成為抉擇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

我讀的是從胡思二手書店購入的一般版。我沒仔細比較過其與特殊通路版的差異,但這平裝本讓我愛不釋手,總覺得它做出來的質感很接近日本的單行本。是標題字的排版嗎?還是那種只用了單一顏色與意象,卻強烈地傳達出一種氛圍的封面構成?總覺得目前出版裝幀的趨勢有點過於花俏了,每本置放於平台上的書都發出主張明顯的召喚,但經常只是「搶眼」,卻少了點與書本內容的對話。或許有沒有對話也不是那麼要緊,能讓讀者因此買帳才是裝幀的唯一要務;但「搶眼」真能有效增進銷售?低調而有意境的設計就不能?或許責任最後又會推給設計師的功力吧,「好的設計就是要兩者兼顧啊」云云。

以《不中用的我仰望天空》登陸台灣市場,窪美澄所描繪的邊緣心靈每每令人心疼,一個篇章接著一個篇章,彷彿在帶讀者墜入深不見底的井,但在最後卻能巧妙連結前面看似無關的情節,以壓倒性的生之喜悅,讓角色們重新望見救贖。天空的廣袤意象則同時留給讀者,是本後座力十足的作品。

《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延續前作敘事手法,前三篇分別深描三個「壞掉的人」至今的生命史,如何地被理應最親近的人剝奪自我、造成傷口,又一再地為對方著想而隱忍創痛,靈魂的迷茫使他們無法健全地形塑自我,只能以一種對自我全盤否定的方式,戴上一個名為「自我」的面具。

第一段的男子因工作負載超重,在前輩的推薦下去看身心科,聽到醫生問他「一定很難受吧?」才恍然大悟自己原來很難受。我想最難受的身心狀態無非就是自己沒有察覺到內心生病,卻還不斷地用激勵、正向思考的方式去逼迫自己,讓心的緊繃度次第上升,最後砰然斷裂。作者對於這個邁入深淵的場景描寫十分出色,生活在大都會的讀者應該都心有戚戚焉。

三十歲的設計公司男職員,五十歲的設計公司女社長與十六歲的少女,他們的養育過程分別是隔代教養、疏於教養與過度保護,人生從歪斜的軌道上出發,終究走到懸崖邊上,男職員撞見提著煤炭的女社長,情急下提出去看(電視新聞正好在報導的)不小心游進港灣的迷途鯨魚的想法,試圖延緩她自我毀滅的意願,而他們在路上撿到了離家出走的少女……

作者在最後一篇讓三個走投無路的人生彼此碰撞,與鯨魚及鄉村奶奶共同渡過的五天,還有最後有如再生儀式般的大場面,令人佩服作者把鯨魚這個巨大意象置放進故事構圖的創意,最終為讀者帶來一股超越的力量。

凡人皆須經歷或長或短的「養育」時期,隨著社會愈趨現代化,養育的精緻化與被重視的程度亦逐漸提高。窪美澄在這本書中突顯了家庭,尤其是母親,對於孩童人格與未來發展的關鍵地位,然而她所描寫的不同形式的個體,最終卻不約而同走入死胡同,我想這並非是她否定養育,而是提供給讀者思考,在滿足物質需求、教育義務之外,成長過程的孩童真正需要的會是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