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譯/吉卜力工作室不會歸零[AERA20140811]

宮崎吾朗談論父親宮崎駿與吉卜力的未來
身為吉卜力一路走來,歷史最久遠且切換多重角度的觀察者。
現在,卻與其他工作室共同製作3D動畫作品。
飛出父親的王國,他的想法。

文/深澤友紀

宮崎駿(73歲)所創作的動畫作品,帶給全日本的小朋友歡笑。但卻也同時,從吾朗(47歲)的身邊奪走了父親。「老爸只顧工作,都不在家呢。我幾乎沒有跟他一起玩的記憶。該說是寂寞嗎?果然還是想要他多理我一點。」

填補父親缺席的,諷刺地竟是父親所製作的動畫。家人一起在星期天晚上觀賞電視播的《世界名作劇場》,是宮崎家的「儀式」。「爸爸就是畫海蒂(註:《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1974年播出)的人,因為做的是可以跟人誇耀、了不起的工作,家人沒辦法也只能忍受。不這樣去想就無法說服自己。所以『吉卜力工作室一定也得是了不起的公司。』當時抱著這樣的期望。」

不知是否因為看著父親的動畫長大,高中時代也曾想過要在動畫圈工作。但是曾經擔任過動畫繪師的母親以「這是個強調才能的嚴酷業界」為理由而反對。

得出的結論是「若不能畫出跟老爸一樣好的畫,是不能在動畫界幹的。」

進入信州大學農學系就讀,進一步成為有關公園綠地與都市綠化的建築顧問。他說當時身為一介社會人,「很羨慕父親」。「不管什麼工作,都要回應顧客的要求、被期限追趕,不合自己想法的事情有時也不得不做。但老爸總能隨著自己的意創作電影。當時會想為什麼可以這樣。」

為孩子而作的動畫
在與電影無緣的世界前進的人生有了轉機,是在1998年。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將三鷹之森美術館的綜合規劃設計委託過來,成了吾朗入行的契機。隨後,看著吾朗將宮崎駿所繪製的美術館意象完美體現,且在擔任館長時所展現的實力,鈴木敏夫遂推薦吾朗擔任2006年《地海戰記》的導演,讓他出道。

父親堅決反對。「老爸說『只要當了一次電影導演,就一輩子都是電影導演了。這是怎樣一回事,你根本不懂』。那個時候一時衝動回了他『聽你在亂說』,其實老爸說得沒錯。」

《地海戰記》作為「宮崎駿之子的處女作」引爆話題,成為當年最賣座日本電影。然而針對電影本身,卻得到了「遠遠不及父親」的嚴苛評論。正如父親所說的,吾朗就此已經無處可逃。

在創作2011年發表的第二部作品《來自紅花坂》時,因苦思主角的形象,持續咬牙苦畫的關係,連牙都斷了。這部作品奪得當年票房冠軍,還奪下日本電影學院獎所頒發的「最佳動畫片」。

現在他正在製作第一部電視動畫作品,是十月開始將在NHK BS Premium頻道播放的《山賊之女羅尼婭》。這部作品的原作是以《長襪皮皮》聞名的瑞典兒童文學家阿思緹.林格倫所作的奇幻故事。「簡而言之就是父女之愛的故事」,吾朗說。

羅尼婭是山賊的獨生女,在森林中學習生存的各種技術並逐漸成長,與期望她「無論何時都要很可愛」的父親。故事描寫著他們之間的糾結與和解。

自己找出這部作品,並且很想要把它做成動畫。2008年長男誕生,吾朗是以父親的視點來讀這部作品的。「我認為動畫這東西,其實是屬於孩子的,應該以孩子為對象來創作。不過一想著要跟兒子一起看動畫或電影,卻發現幾乎沒有這樣的作品。商品或者DVD的販賣行為,都是針對大人去設計的。動畫要成為商品才能算是完成。」

察覺到這點時,心中想著要作的,是「自己曾經看過的,像海蒂那樣的動畫。」

「吉卜力式」的作繭自縛
在製作上,選擇的不是吉卜力,而是其他的工作室。而且,有別於吉卜力式的手繪技法,採用電腦來執行3D動畫。「若是既有的手繪動畫,完成品會是怎樣,大概都想像得出來。既然都要作了,想試試完全不同的做法。」

協力的電腦CG繪師展現出來的「幹勁」與「高超技術」也讓他大吃一驚。他們在此之前都是接美國的動畫工作室大公司所委託的工作,這次首次負責作品的主體。但他們將磨練至今的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讓人覺得「不會做得太滿嗎?」的程度來協助作品的完成。「他們給我一種『跟宮崎吾朗一起工作,絕對能做出相當有趣的作品』般的感覺,就像兩個人能好好地傳接球一樣。看著他們,我也有作出讓這些人能抬頭挺胸的作品的意志。」

這種「傳接球」的感覺,在吉卜力工作室所創作的兩個作品中,很難感受到。「到了外面我這麼想:果然吉卜力就是宮崎駿的工作室啊,雖然還是有其他的導演,不過一旦長著白鬍子的人在附近轉來轉去,說『這邊不是這樣畫』的時候,工作人員不聽也不行。最後到底要聽誰的?還是聽宮崎駿國王的吧。高畑勲就另當別論,像我這種沒有繪畫經驗的人即使想要這樣那樣,通常也不被接受。」

他逐漸看清吉卜力工作室本身的矛盾。「『一路走來三十年,都是這樣做的。』出現了這種想法,身在其中的人也有『不做得很吉卜力不行』的作繭自縛。所以在吉卜力,只能作國王的律法範圍內的東西。雖然外人常擔心接班人的問題,但『接班人』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有問題。吉卜力工作室始終就是宮崎駿的王國。」

《山賊之女羅尼婭》的預告在七月釋出。看過預告的鈴木敏夫這麼說:「看著看著心中就暖了起來。吾朗,好像解放了呢。如果在吉卜力工作室,他是做不出這樣的作品的。」

另一方面,吾朗對於存在於自己內裡的吉卜力魂,也產生自覺。「從小就被植入的宮崎駿元素,是拿不掉的。」

背負命運的覺悟
想要拉開與父親的距離,卻不是那麼容易。難道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接受這一切嗎?

去年,宮崎駿發表了不再製作長篇動畫的宣言。現時,米林宏昌導演的《記憶中的瑪妮》正在院線播映,世間輿論卻流傳著「吉卜力工作室要解散」的流言。「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歸零喔。就說版權好了,站在宮崎駿兒子的立場,這些權利會如何讓渡,若是讓毫無關係的他人為了賺錢而隨便對待這些作品,我也不會容許。也還有美術館的營運,不會那麼簡單就解散的。」

看起來,他似乎做好了背負自己命運的覺悟。
(文中敬稱省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