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短評《毒舌的技術》

政府統理國家最害怕的,或許不是那些操弄專業批判術語、撰文發言咄咄逼人的知識分子,而是當一般平民皆能看透施政的謊言與騙取民意的把戲時,一個接著一個地發出的吐槽,代換成本書的用法就是毒舌。

在成為享譽國際的大導演之前,北野武以Beat Takeshi(ビートたけし)的藝名從事著搞笑藝人的工作。以台灣人的看法可能會覺得,前者所代表的文化資本品味階序遠較後者為高,也較接近所謂的知識分子,搞笑藝人或許更接近一種技術工作者而已。但實際上在日本,搞笑作為一種產業,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與相當普及於庶民的消費群;論及專業,則牽涉藝人本身對於語言的掌握與將日常現實巧妙融合到表演中的敏感度。亦即,好的搞笑藝人具備能精闢對時事提出深刻觀察的能力,還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讓庶民大眾也能會心一笑。讓每個說話都能產生效果(或笑果),對語言沒有愛與信仰,基本上是做不好搞笑藝人的工作的。北野武便是以Beat Takeshi的身分書寫這本《毒舌的技術》(悪口の技術)。

他說:「為了在社會上生存,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要讓周遭的人知道,否則就只會被一些卑鄙的人玩弄。」所以「要確實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對方啞口無言,照著你的想法去做才是啊。」東方人在家長權威式的教育下長大,與西方人相比的確是習慣隱匿自己心中的想法,跟隨他人的決定去行事。這種行為模式背後或許是「反正這是小事,沒有堅持自己意見也沒關係」這樣的心理機制。不過若連面對小事都無法練習組織與表達自己的意見,試圖影響決策,又怎麼能保證日後遇到大事能夠正確地反應呢?這麼說起來,或許觀摩「毒舌技術」之前,讀者還得先行建立「勇於毒舌」的心理基礎吧。那麼,在同一個發言的本書前言中,Beat Takeshi向讀者展示了他所遇到的一個情境:

之前我在義大利接受國際記者採訪時,以色列記者問我:「導演的電影裡有許多暴力鏡頭,導演對暴力有什麼看法?」當時我反問他:「那你呢?你有什麼看法?」周遭的記者們聽了都「嘿嘿」地笑了起來。

機智的反應與帶有幽默與美感的機鋒,就是語言的力量所在,也是搞笑藝人Beat Takeshi在本書十個主題中恣意散播的毒素。這本2003年出版的原著,今年翻譯成中文在台灣上市,遲了十一年,但其中談論的主題許多仍然值得讀者思考。比如他談了世界盃足球賽熱潮與校園殺人事件,這或許是本地的讀者近來關心的事。他的談論或許充其量只是「一己之見」,或許也有人會覺得他的發言「不過是個搞笑藝人的漫談」而不屑一顧,然而這種盲目迷信權威的想法首先就應該被自肅清理掉,不再迷信權威,從而才能更加珍視自己也有「一己之見」的事實。

近來本地瀰漫著一些語言現象,諸如「自己的○○自己○」、「當○○成為事實,○○就是義務」之類的照樣照句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令人不耐。或許讀過本書的讀者願意嘗試重新相信語言,讓自己作為主體發展出更具有溝通性的語言,讓語言不只是一些虛無的聲音波段,而具有改變現實的潛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