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009最愛七部日劇

一年又結束了,想在這裡推薦今年看過之後覺得讚到爆表的日劇(7部)與電影(10部),如果因此有人去找來看而也跟我一樣喜歡上,就是最興奮的事情了。日劇的部份是從22部中選出7部來推薦。

任俠看護(任侠へルパー|2009夏)
黑道與老人這兩種人乍看一強一弱,其實都是被社會一般人所視為「他者」而排除在外的人種。所以被派去老人養護院實習的黑道老大這樣的設定很有趣,主人公慢慢地在與老人相處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到「強與弱」。每集都探討不同的老人問題,包括老人的身體感受、尊嚴與發展暮年之愛的權利等等,由黑道的眼,讓觀眾思考老人的存在問題。是今年最優最推薦的一部。

奇蹟餐廳(王様のレストラン|1995春)
比《長假》還要經典的山口智子作品,也是三谷幸喜除了古佃任三郎系列外的早期日劇代表作。劇場感十足,每個鏡頭都有導演精心設想的用心,而且很幽默,這是現在的日劇所無法做到的。一個侍者讓四分五裂無心工作的每個餐廳成員,重新認識自己從事工作的自尊與樂趣,服務業必看。

車輪滾滾(空飛ぶタイヤ|2009春)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原著小說,描寫企業如何利用手段規避責任,企業與國家的龐大對比個人的渺小與無力,反映出現實世界中跨國企業的猙獰面貌。法律、國家、媒體都沒辦法保護並不善於表達,習慣忍氣吞聲、息事寧人的一般小市民。社會派的演技老手大杉漣雖非主角,穿針引線的演技仍令人激賞。原著小說中文版2010年將出版!

我姐是惡魔(正義の味方|2008夏)
志田未來暫且不提,姐姐山田優的表現實在棒透了,喜劇張力十足。但這部作品並非只有笑料,藉由惡魔姐姐的橫征暴歛,妹妹學到了去正視自己心情並珍惜人與人相遇的緣分,這正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最為缺乏的。加上佐野史郎與田中好子的父母搭檔,這個家庭的每個角色都可愛到不行。

官僚們的夏天(官僚たちの夏|2009夏)
描述日本戰後經濟復甦背後的經濟官僚故事,沾滿底層人民的血淚與推動經濟起飛官僚們的執念。佐藤浩市、高橋克實、高橋克典、船越英一郎、西村雅彥、佐野史郎、堺雅人、杉本哲太、長塚京三與北大路欣也,一幫四十歲以上的演技派大叔,讓這部作品充滿中年男子的臭味,但即使是大叔,背著夢想與使命向前狂奔的身影還是帥呆了。原著小說中文版2010年將出版!

Life(ライフ|2007夏)
中野利幸製作的社會派作品,描寫日本社會近年來非常關注的校園欺凌問題,寫實到令人不忍逼視地呈現殘酷欺凌的各種面向,更告訴我們默不作聲也是共犯,唯有勇敢站起來正面迎戰才能消弭欺凌。飽受欺凌的北乃紀伊與欺凌的帶頭者福田沙紀都以演技增加了此劇的寫實度,關惠美充滿正義與勇氣的眼神我想則已經超越演技了,真想封她為正義的女神。

四個謊言(四つの嘘|2008夏)
看過《不要嘲笑我們的性》對永作博美小惡魔熟女的表現印象深刻,在《四個謊言》中,她則成功地演出了處在情慾與責任的矛盾中的堅強女性。藉由一個死亡,觀眾看到三種典型的現代熟女典型,比《Around 40》更深刻,引導觀眾思索現代女性的處境與出路。除了永作博美外,寺島忍與高島禮子都展現出她們高感染力的演技。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背負每一次相遇,面向每一個孤宿的明日

讀完宮部美幸《孤宿之人》後,很自然地就想放Soul Flower Mononoke Summit的《Deracine Chingdong》來聽。

Deracine,無根、失根的狀態,或指被置於這種狀態中的人。十四曲來自日本、韓國的民謠,訴說的主題都是被時代遺棄,因而流浪、放逐、離散於人世間的故事,與權貴無緣、無依無靠的孑然之身,最珍貴的寶物便是在下町小市與人相遇的真誠交流。

《Deracine Chingdong》的第一曲「不明白」是由明治末年演歌師添田唖蟬坊所做,諷刺明治維新現代化的同時,許多小人物被排除在時代的舞台之外,在舊的階級崩壞的同時,隨著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而起的新階級也應運而生。無權無勢之人飽受剝削、政治核心的謊言遮蓋了天空,孤宿之人該往哪裡去?在針貶時政的同時,演歌師也發出深深的哀嘆。


啊不明白,不明白 不明白「物競天擇」的道理
一邊高唱民主/卻又掀起戰端/真是不明白
不該有如此可笑之事/不該有如此胡來之事
對窮苦人見死不救的心/實在不明白
           ──「不明白」

作者親筆寫下一段話讓書店店面作為宣傳,在日本相當普遍,在台灣則尚未有這樣的宣傳方式。《孤宿之人》的書腰上,有一段當初本書在日本出版時,宮部美幸寫的店面Pop文字:「這是個悲傷的故事,但我在創作時,並不只是想傳達悲傷而已。」

《孤宿之人》雖是時代小說,但與作者以往的作品比較起來,卻不只是描寫江戶人情冷暖的故事而已,其中透露出濃厚的「現代性」,讓人覺得這個故事的系統,若將時代改成當下的現代,似乎也沒有任何違和感。然而作者或許刻意挑選了江戶時代──介於神話消逝與現代化的理性與科技知識導入之間的封建社會黃昏──為舞台,提高虛構的程度,拉開與現實的距離,就結果而言是完美的,也難怪我讀完後便自然地想起Soul Flower Mononoke Summit的歌,因為他們本質上是相同的。

孤女阿呆尚未滿十歲,卻已嚐盡人心險惡之苦(從被取了一個這樣的名字開始)。被遺棄於丸海藩的她,被善良的井上醫師一家所收留,醫家少爺啟一郎與千金琴江溫柔地教導她天地人間的倫序道理,使她雖無依無靠卻倍感溫暖。而不幸的事隨著初夏的一陣雷雨,兇猛地在人毫無防備的情形下襲擊了丸海藩。琴江小姐遭情敵下毒而亡,阿呆看到了真相,但身邊的所有人為何卻都視而不見,連琴江的家人也都在說謊。阿呆純真無垢的心靈,還不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比生命與真相還重要。

十七歲的宇佐是西崗哨的引手見習生,雖出生於海邊的聚落,卻為了「想要成為正式引手,守護丸海子民」的夢想,來到了城鎮。勤快而伶俐的她是丸海藩唯一的女引手,在男性中心的藩士群中,她幾乎沒有出頭的可能,過於積極熱心的性格有時還會遭同僚所排擠,幸而她從未因此退縮。藉巡邏之便,她頻繁地出入井上家,與啟一郎少爺及琴江小姐交往甚密,透過啟一郎少爺,宇佐習得了許多來自西方的先進知識。正直的她偶然遇見被周圍的謊言所圍剿的阿呆,為了安慰傷心欲絕的阿呆,宇佐將她接到自己住的雜院一起生活,但是對於被遮蔽的真相,宇佐也無能為力。

傳說與神靈鬼魅是封建社會中的人民們生活的依據。對於居上位的謊言製造者而言,將真相打包起來,藏到這些不可知的地方,是最方便的。畢竟在與自然唇齒相依的社會中,人類是無有可能違逆神明的。加賀先生是江戶幕府的財政大臣,但是他毒殺了自己的妻小,又砍殺了自己的下人,對百姓而言成為有如邪靈一般的存在。將軍大人為了封鎖這個惡鬼,命丸海藩建造大宅收留這位罪人。事實是如何並不曉得,但加賀大人很快地變成了傳說,而這個傳說透過人的口耳相傳很快地來到了丸海藩。於是井上家的男傭在看到琴江小姐橫死的現場時,才脫口而出「簡直像加賀大人的悲劇重演」。當傳說以如此形式成為人民的常識時,謊言製造者的陰謀就實現了。

不祥的巧合接二連三,建大宅的竹籬倒塌、加賀大人來船途中遭遇刺客、市井坊間毒案頻傳、加賀大人進港當日下了天大的雷雨、乃至於負責打掃的女傭沒有原因的猝死。在理性與知識尚未造訪這樣的社會之前,這樣的巧合就成為使謠言傳說益發茁壯的養分。在落雷擊毀地方崇拜的日高山大神後,民間對加賀大人的恐慌達到了頂點,另一個神於焉誕生。利用神來遂行私慾的幕後藏鏡人則因詭計得逞而竊笑著。

加賀大人只是被關在大宅中而已。雖然看守他的人個個戰戰兢兢,但加賀大人就只是「在那邊過著生活」而已。在女傭猝死後,井上醫家推薦了阿呆前往大宅工作。某日阿呆因遭受刺客驚嚇,誤闖了加賀大人的房間,雖馬上被看守帶走斥責,但加賀大人竟要求與阿呆見面。從阿呆純淨的心靈中映照出來的加賀先生,不是神也非鬼魅,只是一個身體虛弱、眼神堅定卻藏有巨大悲哀的中年人。他們的相遇改變了彼此的人生,卻註定短暫。

失去日高山神祇的人民開始騷動,各階級、職業之間開始爭吵、鬥毆、放火鬧事,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丸海藩的夏天就在此刻進入悲劇性的高潮。擁有知識的人想將加賀大人塑造為神靈,重新安定庶民的心,在雷雨滂沱之中,象徵夏秋交界,丸海特有的夏季最後也是最大的雷,重重地擊在加賀大人的大宅屋頂上。

擁有知識的人就擁有權力,就擁有宰制無權力者的力量。這是二十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傅柯的論調。這個悲哀的故事講的雖然是傅柯還沒出生的社會,但事實上現在的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是被稱為神的對象不一樣了,在網路社會中,發佈量最多、最快的人往往能夠得到「鄉民」的尊敬。在鄉民的擁護之下,神只要一煽動,非理性的暴力與壓迫便隨之而起。最近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因為村上春樹的《1Q84》而重新被討論,村上春樹說此書是要向歐威爾致敬,我讀完Book1與Book2倒是沒有這種感覺,反而是在讀《孤宿之人》時,常常想到《一九八四》。

本書封面意境深遠,閱畢故事闔上書頁,再反覆地看著上下冊的圖,天真的阿呆與正直的宇佐兩人的身影便躍然眼前,上冊的封面是穿著引手紅外掛的宇佐背著斗笠持著仗看向遠方,而阿呆則在宇佐身後露出天真的微笑,一隻手抓著宇佐紅外掛的下襬。下冊的封面則沒有宇佐了,阿呆背著臉看著遠方,手中持著幾乎與她同高的仗,背上揹著斗笠。人的永恆處境便是如此,孤獨地背負著每一次相遇的信物,默默地一個人走下去。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伊坂幸太郎in高雄映画祭-「重力ピエロ」

對伊坂幸太郎作品的電影化,在2009年達到高潮,包括一部學生電影在內,共有三部原作為伊坂的電影在日本上映,聲勢完全不輸為慶祝誕生百年而推出許多文學電影的兩位前輩作家-太宰治與松本清張。而高雄電影節將這三部作品全部邀來,加上另一部舊作以專題呈現,竟造成全部放映場次均爆滿的盛況。

身為一個在高雄電影節舉辦戲院樓上上班的書店店員,當然希望高雄電影節此舉能夠帶動作家作品的買氣,但從結果來看可惜的是並沒有出現電影原著搶購的熱潮(另外幾部近期正夯的電影則賣得非常好)。儘管如此,電影節觀眾所傳出來的好口碑,似乎仍然使代理公司充滿信心,《Fish Story-一首Punk歌救地球》與《重力小丑》都將安排在一月上院線。

許多作家對於自己作品要被影像化,通常是抱著喜憂參半的心情,一方面期待作品能夠透過電影的形式被更多人所接觸,一方面也怕作品失去了原味,於是經常看到的情況是,作家看了試映會之後,被問及感想時,會如此聲明: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就成了另外一個獨立的生命了,必須視為兩個不同的作品來看,而改編後的電影相當精采好看。這樣的發言當然場面話的成分居多,從作家極力撇清的態度來看,就知道他其實是不滿意的。就所長私下揣測,京極夏彥與宮部美幸應該是最常講這類話的作家吧。(昨天看完《魍魎之匣》電影,不滿意到了極點,京極堂還是繼續活在讀者的想像中就好了。)

伊坂幸太郎本人對《重力小丑》則是讚譽有加,還寫了一篇文貼在電影的網站上,表達他有多麼喜歡這部電影。春與泉水兩兄弟是作家非常喜歡的一對角色,他想透過兩人傳達出來的是所謂「低溫的搖滾」這樣的姿態,而導演與演員都表現出了恰如其分的感覺。他描述他去參加試映會時的忐忑心情,擔心看完後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觀眾與讀者,但看完之後這種擔憂一掃而空,因為完全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能被作家本人稱讚到這種地步,想必這部電影真的很厲害。我看完之後其實也深深地為之折服了,甚至還努力地去回想,咦,書有這麼好看嗎?

這部探討血緣與家族愛的故事,是伊坂出道的第三作,也是台灣引進的第一本伊坂小說,多年來深受讀者喜愛。故事主軸是,在禽獸般的惡意環伺下,泉水與春這兩兄弟,透過解開身世之謎的城市冒險,追求超越血緣的自我救贖。看起來頗為一般的故事模式,因為每個角色性格都獨具特色,有如作家自稱的「低溫搖滾」,而有了一些奇妙的變化。其實讀完伊坂大部分作品後會發現,這種帶有酷感、自我、但遇到與正義相關的事情又能投入獻身式熱情與勇氣的角色,經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現(期待黑澤熱血起來的那天)。

這部作品的每個主要角色都演出了各自的代表作,幾乎每部日劇都看得到他的身影的小日向文世,在這部作品中演出了更多層次的情感。鈴木京香媽媽魅力滿點,溫柔而堅強的形象,有如山一樣的可靠。這對父母構成了《重力小丑》堅固的底子,而在這之上飛舞的則是加瀨亮與岡田將生飾演的兩兄弟。加瀨亮還是一樣沒什麼好挑剔的,岡田將生則慢慢地經營出他的悲劇層次,他今年的幾部作品都不錯,應該會拿新人獎拿到手軟吧。岡田義德與吉高由里子在本片的角色屬於點綴,尤其搞怪的角色對吉高並非難事,兩人都有適當的表現。大黑柱同時也是飾演大惡人的渡部篤郎,感覺詮釋得有那麼一點點超過了,或許是為了與「春的冷酷」稍微區隔的演法吧。總之森淳一導演沒有浪費這麼好的卡司,讓每場戲都充滿濃郁的情感流動。

伊坂幸太郎的正義觀是後現代式的正義,他對於一統式的、標榜純正的事物反感,在乎的是每一個「個人」的獨特生存姿態以及在社會中無須懼怕、自由呼吸的權利。電影充分地掌握了這樣的精神,對於充滿歧視與惡意的社會有深刻描寫,同時,從夾縫中竄出來燃燒惡意的勇氣之火,就更令人感動了。

題外話:藏在《Fish Story》短篇集中的第四篇「洋芋片」也是一篇不輸《重力小丑》的感人作品,是伊坂首次以棒球為主題的小說,還有總是介入別人家務事的黑澤出場,所長強烈要求這篇也要電影化,沒看過打假球還這麼感人的(噗)。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伊坂幸太郎in高雄映画祭-「フィッシュストーリー」

今年的高雄電影節推出了「伊坂幸太郎專題」,共播映包括《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重力小丑》、《Fish Story-一首Punk歌救地球》與《Lush Life》四部伊坂幸太郎原著改編的電影。作家能夠在電影節擁有自己的專題實屬不易,尤其伊坂幸太郎是這麼年輕的作家,可見他的作品被影像化的比例有多麼的高。截自目前為止伊坂幸太郎共有十六部作品問世,其中被影像化的就有八部(七部電影與一部日劇)。

或許真的有「適合被拍成電影的小說」與「不適合被拍成電影的小說」這種分類小說的方式吧,之前也抱怨過無數次了,宮部美幸與京極夏彥的小說被拍成電影之後讓人非常失望,而伊坂幸太郎的改編電影則總是出乎意料的好看,之前看過《死神的精確度》與《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前面那部是還好,但《鴨與鴨》就真的深深打動我了。於是這次聽聞高雄電影節規劃了伊坂專題,就排了三天衝了高雄,把剩下三部還沒看過的電影一網打盡。

《Fish Story-一首Punk歌救地球》被選為電影節的開幕片,想到以前看宮部老師的改編作時總是一邊感到遺憾地碎碎念「果然兩小時的電影沒辦法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清楚呢」,而這部電影的原著是只有幾十頁的短篇(比京極堂的演講還短),卻擴充為超過兩小時的電影,讓導演有很多發揮空間。最近幾年日本拍了不少與音樂有關的電影,像《搖擺女孩》、《琳達琳達》、《NANA》系列、《重金搖滾雙面人》、《少年手指虎》等等,而我認為這部是最讚的(我還沒看過《琳達琳達》所以好像也不能這樣斷言就是了),四段時空交錯發展,完全是伊坂式的寫作風格,在最後,導演露了一手讓四段時空巧妙地連接起來,也讓觀眾感受到至高的幸福。原本沒有期待非常高,因為這批演員中除了濱田岳我都沒有特別喜歡,對多部未華子尤其有意見,但是中村義洋導演太成功了,他讓我覺得多部未華子在這部裡面超可愛的。而濱田岳果然很適合演伊坂作品中的人物,不管在《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還是這部裡面,都把人性中怕事、懦弱,又無法原諒這樣的自己的矛盾與掙扎詮釋得相當到位,讓我更期待他未來的發展。

「究竟有誰會聽到呢?」五郎(高良健吾)在間奏的獨白,我想是所有搞創作的人,或甚至是每個人心中的重大疑問吧,我們想要傳達的事情,想要說的話,究竟有誰會聽到呢?是不是沒人聽到的話,就不需要這麼用力地去說了呢?這部作品或許要傳達的就是,不管是多麼微小的一步,只要堅定無懼地往前踏出,這份心意一定會在某個時刻傳達到某個人的心裡。

這種阿呆式的勇氣,就是伊坂作品最大的魅力吧。

院線情報=根據獨步部落格的消息,《Fish Story-一首Punk歌救地球》將於2010年1月8日上台北院線,然後陸續在中、南部輪流上映。《重力小丑》則在新年檔期2月26日上全省院線。而連日本也尚未上映的《Golden Slumbers》則暫定於五月上全省院線。每部都超推,蒙哥指數九點九。

最新情報=
《重力小丑》1/15就會上了,果然口碑很好,趕快來訂書。
《一首Punk歌救地球》延後到1/29。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聖誕節的回憶

今天下午坐在明華一路咖啡店,邊讀著剛買回來,想必是透過S桑的雙手送到政大書城的《終末的愚者》時,中華電信來電了。終於啊,從上星期一送出申請,也繳了一筆莫名奇妙的欠費,今天終於說要來裝網路了,也結束了事務所半個月來的鎖國狀態。即日起本事務所又能夠開始為大家服務了,但是連上網路之後卻也不見得都是好消息就是了,首先是發票全部沒中,然後就是看到「報知映畫賞」的消息,啥米!松隆子竟然拿了最佳女主角獎(作品為《維榮之妻-櫻桃與蒲公英》),在我心中,毀了這部片的正是她呀。雖然最近看了台灣的金馬獎也有感這種電影大拜拜的真實面貌,但印象中總認為「報知」是比較有公信力的一個獎,於是知道了之後還滿失望的哈哈。

因為又回到書店工作了,看書又開始佔去我大部分的時間,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歐美障礙」。自從事務所開張後我讀的看的都是跟日本有關的,雖然因為喜歡所以也沒有人能夠說什麼,不過既然變成了工作,就必須兼顧所有種類的閱讀。於是最近讀完了卡波提的《聖誕節的回憶》,意外地竟然非常喜歡呢。

***

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的名作在台灣被翻譯出版的有兩本:《第凡內早餐》(台灣商務印書館)與《冷血》(遠流),之前從未讀過。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讀了遠流最新翻譯出版的《聖誕節的回憶》。

這是一本與作者幼少記憶密切接著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錄「聖誕節的回憶」、「特別的聖誕節」與「感恩節的訪客」三篇),無須以任何文學、閱讀理論來評析,作者在故事中刻劃出的傷痕、純真、苦澀、寬容與愛,如此的直接與真實,有如翻閱自己青年時期的日記般令人赤顏,卻又散發出寧靜與滿足的力量,是本值得反覆啃讀的作品。

巴弟與蘇可小姐還有昆妮在他們所居住的共同住宅中,屬於最底層的一群:巴弟被任性而不負責任的雙親寄養在此,內向的老表姐蘇可則獨來獨往,小狗昆妮圍繞在他們身邊,知足地啃著偶爾才能得到的牛骨頭。他們三個在現實上什麼都沒有,但因為他們關愛著彼此,在一連串的事件中,讓讀者曉得他們卻懂得人世間最重要的事情。

本作是半自傳式的作者自我披露,然而卡波提並非訴諸悲情地希望讀者來關懷在破碎家庭中成長的兒童,或者批判某種社會現象,而是讓主人翁巴弟在與蘇可小姐的相處中,學習到面對世界所需要的獨立、堅強,以及最重要的愛他人的善意。

我們在經歷社會化的過程中,或許因為某些不得不的現實考量而逐漸把這些重要的事情一一收進抽屜的最深處,不知不覺中因為日常瑣務的繁忙與人際關係的糾雜,連鑰匙放在哪都忘記了。卡波提的這三個故事就像鑰匙,幫我們打開了滿是積塵的抽屜。

補記:這本書以禮物書的形式加以包裝,在聖誕節的季節出版,擺明著要讓讀者在聖誕節送書,所長認為這本書的確會是很好的禮物(裡面還附有四張手繪風明信片),不管送給大人小孩都很好。村上春樹寫的導讀中肯而熱情,與他自己的小說大異其趣,也是本書收藏的另一附加價值。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絡新婦之理

我終於把目前為止的京極堂系列(又稱百鬼夜行系列)都讀完了。事實上在去年(還是前年?)讀完《姑獲鳥之夏》後,停了很久一段時間,但今年年中讀完令我大大震撼的《魍魎之匣》後,便開始以一個月一部的速度跟書中的這群笨蛋打交道,九月底闔上《絡新婦之理》,也終於有資格能跟許多京極迷一起引頸期盼《塗佛之宴》的出版了。

除了《狂骨之夢》讓我覺得有點難讀外,其他每一本我都覺得非常特異而且傑出,篇幅雖然愈來愈厚(這麼說起來《姑獲鳥之夏》應該算是本系列的試讀本吧),但是所談論的問題並未因此重複出現,每一次都有令人啞然的發展。而即使標榜著「妖怪小說」的名號,作者京極夏彥所欲處理的,卻是由封建式的農業社會轉型到商品經濟自由交換的資本主義社會過程中,因為無法鑲崁進文化的現代性中,而散落遍地的傳統文化的碎片,這些碎片所引發的悲劇。所謂的妖異,反映出的立場就是以理性為主導、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類;若立場轉換,或許現代社會的種種人心面貌,才是妖異吧。京極堂的名對白其實就是本系列的最好註腳:「關口,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發生可能發生之事。」

如果說《姑獲鳥之夏》是試讀本的話,《絡新婦之理》應該就是到此為止的集大成了吧。曾經分別出現在過去事件中的人物,在此次又紛紛登場。而且事件的構造比所有發生過的事件還要複雜,讓人嘆為觀止地無法停下閱讀的速度,一邊也替作者瞎操心了起來,故事都寫成這樣了,下一本要怎麼寫啊。(事實證明果然是瞎操心了,《塗佛之宴》光從分部的結構就讓人非常期待了。)

本作開場就令人驚奇,雖無指涉,但從語言與對話的內容看來,顯然就是京極堂與犯人的對決場面,兩人有如後話般地,在事件落幕後進行語言的交鋒。在作者的安排下,讀者在這場其實是結尾的對話之後,才開始進入事件,而當我們讀完全作最後一頁時,必須再回過頭來從第一頁開始讀起。這種循環式的閱讀安排,也是作者的特別設計吧,畢竟這是個蜘蛛的世界啊,我們以為走了很遠,卻只是在網上繞了一圈而已。

京極夏彥在《絡新婦之理》中,大膽地挑戰了性別議題,並將之置放在文化的脈絡中,以人類學的觀點切入,進行除魅。性別倒錯、女裝癖、性工作者、女系家族、夜訪習俗、反基督的身體解放實踐以及女性運動者,京極堂以語言為武器,深入對手的意識底層,將附身妖怪一一驅除。令人驚訝的是,作者所持的性別論述非常進步,並非老舊的女性主義:透過抑制自我的女性特質來達到男女權力關係的平等,進而認為性工作者是被男性剝削、毫無主體性的一群。

這樣的女性主義被京極堂當成附身妖怪驅除掉了,但他也絕非基進的身體解放論者,而是站在文化間理解的立場,陳述確實存在的鄉村夜訪習俗(男人可以在晚上前往獨居女人的住處尋求一夜溫存,但女人擁有拒絕的權力,若男人強制違反女人的原則,將受到聚落的制裁)以及女系家族的繼嗣傳統(男人只是維持女系家族維繫的生殖性工具而已),認為重要的是去正視每個人類個體都並存著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只是因為各自的文化框架而使得比重有所不同而已。因此所有對男性特質或女性特質的歧視與排除,就是引來附身妖怪的主要原因。

說了這麼多,《絡新婦之理》與《鐵鼠之檻》共通點就是,犯案者的動機超越了個人層次,我們必須理解文化,才能看見事件的構造。《絡新婦之理》的犯案者益發令人悲嘆,他們個個自以為所作所為皆遵循自我意志,到頭來卻只是絡新婦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登場人物怎麼能夠指揮作者呢?」我們確實都在文化的大網中行動,努力掙扎也只是陷得更深而已,除非能夠一躍而起方能看見全貌,不然就乖乖等著被蜘蛛吃掉吧。

後話:雖都說《姑獲鳥之夏》的電影版拍得不好,但是由堤真一、阿部寬、宮迫博之等人所構築出來的角色形象,也讓我增加了許多閱讀的樂趣。光想著他們三個一起欺負關口的嘴臉,就覺得很好笑。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Halfway

《在愛之中》是一部標準的岩井式電影。岩井俊二即使不持導演筒,改以製片與剪接的角色參與,仍然讓作品瀰漫了屬於他的氣味。從中山美穗、蒼井優,到上野樹里以及這部作品的北乃紀伊,他總是能夠挖掘出埋藏於女主角內在的清澈感,並以此為電影的主軸,濃濃地渲染開來。《在愛之中》與《彩虹女神》一樣,驚人的力量在最後一句對白結束後開始發酵,隨著主題歌與演工人員名單的流瀉,在我的心裡不斷激盪。

這部作品的選角十分有趣,話題一般集中在第二次配對的主角北乃紀伊與岡田將生,但其實配角的那一對,溝端淳平與仲里依紗,甚至是飾演學校老師的成宮寬貴與白石美帆,也都是第二次配對。加上擔綱大黑柱的大澤隆夫,成為這部作品的角色結構,看起來非常平穩而且有層次。

雖然是腳本家北川悅吏子的導演處女作,在導演的部分倒看不到什麼十分值得一提之處,畫面風格整個「非常岩井」。腳本的部份根據北乃紀伊的雜誌訪談,大部分都是即興的演出,或許也因為這樣,更能夠貼切呈現本作品所需要的青少年的語言與行動節奏。於是北川導演的處女作以非常沒有存在感的形式結束了,但結果以一個小品來說卻是好的,或許這也是一種導演的方法吧。

本片所描述的無非就是「青春」二字。喜歡耀眼的男生卻不敢告白,手舞足蹈地對同性的朋友述說戀愛的妄想,不期然被喜歡的對象告白了卻又要假裝矜持,最後還是喜孜孜地迎上前去,不喜歡分離、時時刻刻都想要與對方在一起,因為男生想去遠方的城市唸大學而生氣……故事圍繞著這樣一個任性又自我的女高中生而展開,要扮演這樣的角色,過多的思考或許是危險的,只能本能地去行動、去感受,想太多,就不青春了。這的確也是我看過北乃紀伊最好的一次演出了,自由奔放又無理取鬧,愛得專注卻也害怕失去,這樣的個性女高中生,她毫無遲疑又精準地展現了絕佳本領。

或許超過劇中角色十歲以上的我們來看這個作品,會覺得他們所面臨的人生抉擇簡單到不值得一提。然而正是那種認真地為人生而煩惱的純真心靈,召喚了我們因為需要面對如海嘯般緊迫捲來的現實而埋藏在心中的某種成分吧。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秋花

我很喜歡北村薰「春櫻亭圓紫與我」這個系列。

從《空中飛馬》與《夜蟬》兩本短篇連作開始,北村薰慢慢地在一個個小謎團中,建立起主人公「我」以及其他出場人物們的鮮明性格。「我」是一個熱愛閱讀的文學系女大學生,雖不像她的兩位正妹朋友那樣鮮豔亮麗,有時也顯得迷糊,卻也因為這樣的樸實性格而令人喜愛。另一個主要的角色,落語表演家春櫻亭圓紫,則總是站在協助解謎的立場,一路陪伴著「我」解開謎團以及成長。

與其他推理懸疑小說比起來,北村薰的作品或許顯得平淡,所謂的謎團一點也不稀奇,也沒有殘酷的命案與離奇的死亡,但讀來仍覺韻味十足,總是邊讀邊笑,十分可愛。其關鍵就在於作者豐富的文學底蘊,除了表現在對場景與人物的描寫上,他也將日本與世界的經典文學作品結合在故事中,這些「我」閱讀過的書,呼應了「我」所面臨的挑戰,同時在「我」的述說下,更讓人想把這些書找來讀讀。

本系列第三作《秋花》終於以長篇的形式登場,讀完更是喜愛得不得了。生活在這個現代社會中,我們面對大量來自別人的惡意,在夾縫之中無奈地生存著,等待反擊的時機,這是人的堅強。另一方面人也是脆弱的,在面對「上帝的惡作劇」以及「命運的惡意」時,我們甚至沒有還手的機會,只能夠接受。遭遇這種情況的人,以及身邊的人,該以怎樣的姿態繼續運轉他的人生?

對於這些「人的處境」,北村薰的描寫非常深刻。讀到後來發現命案的成因竟然「只是這樣」時,心中卻不知為何湧出一堆酸澀:原來人類如此脆弱,可以「只是」因為這樣就被迫停止轉動的時間。而最後一幕的安排更是讓人讚嘆,像是神來一筆般,把這個故事完美地劃下句點。

宮部美幸曾說自己是北村老師的「門前小僧」,亦即耳濡目染地從北村薰身上學到了非常多東西。在我看起來,這兩位作家的共通點,就是近乎無限的溫柔,以及即使面對無奈的命運仍不卑不亢的堅定姿態。身為一個在生活中處處受挫的讀者,在閱讀這兩位的作品時,早已被療傷了無數次。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不期而遇人生書局

與這家書店不期而遇。

就在造訪草祭二手書店的隔天,與艾瑞卡邱約在美麗島站附近的「半九十」喫茶店,東聊西扯著人生諸多無奈與笑虧。轉眼間我們也認識十多年了,看到她又有重新站起來fight的衝勁,感到非常高興。同時反省自己窩囊的現在,也感到十分羞愧與無奈。

從黃昏瞎聊到路上夜間照明都打亮,我們便隨意地沿著中正路,往愛河方向走去。港都打狗城的市中心非常適合散步,人行道幾乎比很多城市的道路還要寬敞,風徐徐地吹,經過市議會前還看到那兩隻世運水滴寶寶,捷運站旁成排的投幣式腳踏車也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闊氣與自由。

沿著愛河邊,迎面而來許多一家大小出來踩腳踏車的溫馨組合,由於我們實在很會走,就走進了鹽埕的市區了。艾瑞卡邱是吃與玩的專家(應該敦聘她出任台三線計畫的顧問),她帶我去吃了一家以冬粉為主食的店,果然高朋滿座,大家都很努力地低頭吸米粉,我點了一碗腰子冬粉。因為我的牙齒太不整齊,吃這種很Q的冬粉總是不太順口,但是由於實在美味,所以還是吃進肚子裡了。

就在我們繞回鹽埕埔捷運站,準備回去時,艾瑞卡邱又展現了地主濃厚的人文底蘊,先是去路邊的義美門市買了冰淇淋(我第一次知道義美有賣冰淇淋),然後又帶我進去巷子裡,遇見了那家「人生書局」。

首先映進眼簾的是擁擠得不能再擁擠的店面,以及正在打瞌睡的老闆。或許已經睡了很久吧,事實上一眼望去也沒有任何看起來會賣的商品。早已過期的月曆一幅幅掛在牆上,蒙塵的書籍堆疊在各處或隨意地插在書櫃裡。店鋪內的商品宣傳也採取隨性的方式,用紅紙或大開粉彩紙寫上一些宣傳的字眼,四處貼上,看來也不在意效果吧。在書架上也看到許多人生書局的出版品,在現時看起來頗為奇怪的主題,或許也反映了某個時代的興趣與關注吧。

老闆醒來之後我們也隨意地攀談了一下,不知是不是因為上了年紀耳朵弱了的關係,老闆不太對我們的話題感興趣,反而自顧自地講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像是存在於農業社會的道德與善惡觀,在現在聽起來完全是落伍的論調,也因此讓我覺得有點難以對話。但是這家書店的存在,的確承載了鹽埕悠長的文化,也是港都出版史的一個重要章節,值得地方文史工作者一再前往,並將它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記錄下來。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孔廟對面草祭

上個星期回港都打狗城,大部分行程基本上都跟書有關。週四去我的舊居(目前管理人為阿海),看看仍原樣存放在那裡的書櫃與雜物們,因為這間房子逢大雨便漏水,我擔心在八八肆虐後它們濕掉或潮掉,但結果還不錯,管理人果然十分克盡職守。

然後週五跟阿海去以前工作的書店混了一天,看看同事們,也懷念一下過去那段令人回味無窮的工作回憶。而週六小人排除所有家教,我們就騎機車到台南去了。雖然小人一直問我要不要跟我媽說我們回去了,可是無情的兒子卻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於是就自顧自地逛起來了。

不過說逛,其實也都是去那些去了一百次的地方,圓環邊吃菜粽、孔廟看松鼠、誠品啦、咖啡廳啦,我們出來玩通常就只是散散步,不會特別想要去哪裡。只有一個地方是這次來台南特別想要去的,那就是開在孔廟對面、窄門旁邊的「草祭二手書店」。

台南有很多二手書店,這家剛開不久的草祭,是我老闆海龍王特別推薦掛保證「你一定會喜歡」的書店。自從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起,我便決定無論如何要趕快看到這家書店,於是它就成為此次來台南最重要的行程。

而進去書店之後,真的只能夠用「愛書人的天堂」來形容這家書店了。從空間氛圍到藏書的質量,都堪稱一流,從此「北樂伯、南草祭」就成為我心中二手書店的兩大山頭了。與九份樂伯隨性而簡樸的店內裝潢不同,草祭看得出來花了一點點錢在空間氛圍的營造,但老闆的優秀品味與對書本的熱愛,使得這些投資成功地讓整個店舖充滿了書味。

店鋪區分為前棟與後棟,前棟裝飾著一些工藝作品,令人驚艷的是以活字板盒為主題製成的書櫃屏風。而到了後棟,看到有如考古現場的兩個長在地上的大洞,更令人在心中驚呼,洞中依然是書,是兩個洞窟中的書房,同時似乎也是書店管理人整理書的場所,一疊疊的書、成為城牆的書堆,簡直就是天堂。

兩個洞窟之間有一條路,走過這條路便是後棟的藏書。這裡的藏書都整理得很好,分類很清楚,而且有許多絕版的書,還有好幾套我雖然不認得但是看起來非常有重量的古籍珍本。從這樣的藏書更看得出老闆經營書店的用心,所以我即使回南部的盤纏都是用借的,還是管不住自己地買了很多書,真是太糟糕了。

那天雖然因為下了好幾陣的雨,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每個停留的地方等雨停,然後再往下一個地方去。不過因為去了這家書店的興奮感久久未退,等雨停的時光也不那麼無趣了。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鐵鼠之檻黃羊川

《鐵鼠之檻》中,當關口要上山進入明慧寺之前,曾受京極堂嚴厲告誡,警告他千萬不要用博物學的角度來看待宗教。京極堂的勸告,在欣賞《黃羊川》這部紀錄片時仍然相當妥適。

如果完全不看介紹的話,《黃羊川》捕捉了東亞某個開發中地域的風景,從寫在學校牆上的字可知那應該是中國。影像包含了人物、地景,導演與攝影師努力地呈現美麗的畫面,透過運鏡與剪接,也搭上的有如人間仙境的配樂,收錄了當地看似豐富的人間風貌。

但是卻沒有脈絡。螢幕的窗格有如動物園的柵欄一樣,我們往裡面觀看,卻無法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也無法理解他們做每件事的原因。人與人的關係,人與那片美麗大地的關係,一言以蔽之,文化,全部在奇觀體驗中消失了。

紀錄片除了紀錄對象外,也反映出攝影者與被攝者的關係。從影片中看不出來導演呈現這些內容的意圖,畫中人對鏡頭漠然的神情,與其說是對困頓的生活感到無奈,不如說是對這樣的拍攝模式感到無所適從吧。

回到《鐵鼠之檻》,要解開「箱根山僧侶連續殺害事件」的真相,俗世的動機論一點也派不上用場,若論吾人對宗教/佛教/禪宗的認識,更不脫局外人、奇觀的觀看方式,就如外地人談論高雄總在腦中自然浮現六合夜市一樣,彷彿高雄人的生活圍繞著六合夜市而成立。而在京極堂慢慢爬梳日本禪宗史,並闡明各宗派之教義、修行及悟道方式的微妙差異,現場的眾人以及讀者才得以摘下博物學的眼鏡,從脈絡與關係上,理解事件、看見兇手。

《黃羊川》影片結束跑演工人員名單時,導演讓在地居民一群一群排排站看鏡頭,更是讓人無言以對,這可是帝國主義國家當年在「開發」原住民領域時,為了管理原住民並試圖以博物學角度加以研究、分類與歸納時所採取的鏡頭。雖然一邊看這部片,腦中同時響起了「八千里路雲和月」、「大陸尋奇」的主題曲,但嚴格說起來這部片或許連這樣的水準都沒有,只看到一個迷惘的導演,跟一個模糊而無名的地域。

京極堂恐怕一點也不想跟這種人講話吧。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領帶與高跟鞋

周日與小人去了久違的中山堂,看綠光劇團的《領帶與高跟鞋》。據說此戲已經重演多次,我則是第一次拜見。年少時代我曾熱衷追逐劇場,當時沒有現在那麼不景氣,所以雖然身處南部,仍能看到很多戲。綠光劇團當年推出的《結婚?結昏!辦桌》讓我十分震撼,除了戲以外,編輯裝楨都很別出心裁的節目冊,也曾給我許多夢想。

當年綠光劇團發行的兩張劇場原聲帶,在暖場的半小時中不斷放送,更勾起了我的回憶,當年不若現在,音樂唾手可得,兩張CD被我反覆地不知道聽了多少次,即使已經好久沒再聽,現在仍然可以朗朗上口地唱出來。而隔壁的隔壁座位的一位中年男子似乎擁有跟我一樣的記憶,因為他用可以聽得很清楚的音量,跟著現場放送把每首歌都唱過一遍了。

因為《領帶與高跟鞋》這個作品是我接觸劇場前所發表的,是帶有某種傳奇性的作品,劇場不像電影,生命在幕落便告結束,沒有看到就只能等下次再演,但再演又是另一回事,「這次」沒看到就是沒看到了。也因為這樣,看再演的心情其實是半分期待加半分遺憾吧。

這幾年我接觸劇場的機會少了很多,但每次看到舞台裝置出現在鏡框舞台上時,都有陣止不住的悸動、興奮與悔恨,我想這種複雜情緒的產生,正表示我身體裡還住著某種糾纏不清的妖怪吧,真希望哪天讓京極堂來幫我驅趕。

星期天下午場的演出,也算不辜負我的期待了。上半場非常濃厚,有衝突、人性與掙扎,腳本家探問工作的意義,塑造出各種上班族的典型,與各年齡層勞動者的理想與實際,對於正困擾著相同問題的我,的確有種短暫的療癒效果。然而下半場卻似乎加了水,戲劇的密度與強度都減弱許多,對於女性社會地位的辯證,有點陳舊與刻版,若是十幾年前此戲首演時應恰如其分,但現在看起來則顯得突兀。而接近尾聲前,由沒有高學歷卻辛勤完成每日打掃工作的工友伯伯,帶領大家說夢演夢的片段,處理得頗為粗糙,話劇般的夢境扮演,更與此橋段以外的精湛演出相去甚遠,有種「這段是不是別人導的」的錯覺。所幸尾聲的高潮適時地挽回了一點,老闆道出了勞資關係的剝削真相(但並不深刻),戲則在每個勞動者探問自我價值中作結。

整體而言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尤其上半場的整體表現,令人激賞。導演的場面調度靈活,不失老手風範,帶有台灣味的歌舞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反而是坣娜似乎過於美聲,讓我聽不懂她在唱什麼,是有點可惜了。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漂浮

不管是世運時歡欣鼓舞搖旗吶喊的喜悅臉龐,或是在颱風肆虐下成了一片汪洋的南方家園,在電視裡看到一幕幕屬於「故鄉」的影像,心裡總是五味雜陳。

總有一種「不曉得自己在這裡幹嘛」的根本疑問。

今天整理房間,因為想要移動一下書櫃,為了減輕重量就把好幾層的書拿出來外面。後來要放回去的時候,赫然發現自己的書櫃陳列完全沒有邏輯。這個發現讓我驚覺,或許已經走到一個無法辨識也難以回頭的場所,或許已經離自己很遠了。

生分的感覺瀰漫,到處都是,想要去除,卻弄得更加泥濘。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燕尾蝶

對於《燕尾蝶》這部電影,直接說結論的話就是不喜歡。岩井俊二在拍出經典作品《情書》的隔年,推出了這部企圖很大的電影。故事描寫日圓不斷升值,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的時代,東京湧入大量以東南亞為主的離散住民,他們把東京稱為「円都」(Yen Town),個個均抱著淘金夢而前來;相對的,敵視外國人的日本人則把這些操著外國語、面目可憎的外國人稱為「円盜」(與円都的日語發音一樣)。而故事就在華人黑幫、偽鈔犯罪、殺人事件中複雜地展開,是岩井俊二難得的大規模製作,卡司也囊括九零年代日本藝能界的大咖,從這個意義上看起來,這部電影的確是個大膽的嘗試。

岩井俊二的影像表現能力是好得沒話說,不只是把只客串三場戲的山口智子拍得超有魅力,在移民區中晦暗且瑰麗的色調表現,也塑造出「東京的另一面」。然而看著江口洋介、渡部篤郎等人講著怪腔怪調的北京話跟英語,違和感就咕嚕咕嚕地滾出來了,「東京的另一面」也顯得像導演自以為是的異國情調想像。

劇中Yen Town樂團的一位擁有西方面容的團員表示,他在日本土生土長,但因為日本差勁的英語教育,使他英文說得不輪轉,日本語倒相當標準。即使如此,日本人也從未把他當自己人看,這種堅固的裡外之分的呈現,稍微觸碰到了一些嚴肅的文化認同問題,但是也沒有更多了。與其說可惜,不如說是從把資源投入到卡司身上這個策略開始就錯誤了。既然討論的是邊緣題材,為何又迷信大牌呢?端出江口洋介、山口智子等人的臉,對於深入討論這樣的文化問題有什麼幫助呢?實在是令人看得霧煞煞。

相較起來,《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真的可說是簡潔有力又熱血啊。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淳久堂

去魔鬼盆地的電聯車上,又擠又熱又吵,約80分鐘左右的車程,卻像花了三倍時間般的痛苦,以及令人難以忍受的疲勞。假日的魔鬼盆地有如無底的黑洞,吸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類。

發現「淳久堂」書店所在的Sogo百貨,只要出捷運站走個三分鐘就會到了,這個情報的曝光更使上次的行為顯得魯莽。芝山站週邊呈現出一幅很有秩序的生活場景,雖然有家樂福與百貨公司,噪音卻不多,路上車行亦從容不迫,洋溢著住宅區的氣味,啊,這就是上流社會嗎?

天空沒有一片雲,我橫越烤得熱呼呼的公園,進到Sogo,搭手扶梯直上七樓,書店就主動地現身了。要說淳久堂是一家比京極堂還要大的書店的話,就有點像廢話了,不過它真的很大,比我想像中還要大。或許跟紀伊國屋的微風店比起來不相上下,但我就是覺得很大,可能是因為藏書的密度很高吧。日文書跟中文書的比例約為三比一,書區中緊密排列的書架,每座都有兩公尺以上那麼高,文庫與漫畫為大宗,但單行本也很豐富。分類很詳細,這讓我覺得有點誠品的感覺,而且每個分類的書都很多,包括比較冷門的藝術書。

雜誌種類很多,而大部分都沒有用塑膠袋包起來,這也是個奇妙的特徵,不曉得以台灣人喜歡在店裡讀完的習性,會不會影響銷售。

就像鄉下人喜歡放鞭炮慶祝一樣,第一次造訪新開的書店時也總會買本書來祝賀一下。今天買了《CUT》雜誌的2008年九月號,號稱有宮崎駿四萬字的訪談,應該非常適合作為我與淳久堂第一次約會的紀念。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心情直播不NG(ラジオの時間)

喜歡《魔幻時刻》的人,一定不能錯過編導三谷幸喜在1997年的電影處女作《心情直播不NG》(ラジオの時間),同樣是透過「文本中的文本」這樣的形式,來述說創作者「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生命觀。要我說的話,《魔幻時刻》雖然很捧腹,也看得出腳本與場面調度的諸多巧思(佐藤浩市也演得超好),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麼,或許這跟現在電影愈拍愈長導致焦點渙散的趨勢有關。而直到看完《心情直播不NG》,才真正地佩服起三谷幸喜。

三谷幸喜的作品特色包括高張力的喜劇橋段、劇場式的場面調度、對人生的禮讚,在《心情直播不NG》這部處女作中就已毫無保留地全盤展現,一個電台集合了一群演員,正準備上演一個廣播劇。劇本來自某比賽的首獎,作者為一位家庭主婦。彩排順利完成,但開演前女主角卻對她在劇中的名字不滿意進而拒演,製作人只好開始四處打商量試圖解決危機。製作人在腳本家、演員與現場導演之間不斷奔走、妥協與更改的同時,許多荒謬滑稽的橋段與新的危機也隨之產生。眼看這位家庭主婦夢想的劇本就要面目全非,這場Live播送的廣播劇該如何收尾?

劇中出現的老音效師應該是三谷幸喜的憧憬吧,一直依靠音效帶來做節目的工作人員,在資料室被上鎖無法打開後,靠著這位音效師解決了臨時修改劇本而產生的許多音效問題。音效師因為已無用武之地而被調到停車場當守衛,卻在這場意外連連的鬧劇中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他所不斷強調的「音效不能靠機器,而是要自己做」的手工藝精神,感染了這些只把工作當例行公事,故意刁難新人作家而耍任性的演員們,現場導演熱血的發言:「對你們來說,今天的工作或許只是眾多工作中的一個,但是對鈴木女士而言,這個劇本卻是獨一無二的。」更是把這齣廣播劇推向一個喜劇的結尾。

一個作品的產生,總是許多外在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因為贊助商包含了航空公司,所以劇裡不能出現墬機之類的,政治、經濟、文化、業界趨勢與每個參與者自私的想法,都會左右作品最後的面貌。創作者在面對這麼多的期待時,或許很難不迷惘,本劇結尾出現的卡車司機,應該就是三谷幸喜自許在創作遭遇迷惘時最後的判準吧。其實看了這兩、三年的日本電影,我真的覺得很多作品不用拍得那麼長,但似乎兩小時已經成為一個製作的基準,幾乎每部作品都要拍到這個長度,對觀眾來說中間就得忍受一些沉悶或意義不明的段落、節奏也顯得很亂。

所以我覺得《心情直播不NG》非常傑出,原因就在於編導的創意全部凝結在105分鐘裡,沒有一絲贅肉,讓高明的喜劇節奏與故事得以華麗地展開。或許三谷幸喜應該重新看看自己的這個作品。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百物語|二代同堂的種種問題

日劇《婆媳戰爭》(也有譯為「夾縫中的男人」)雖然是1993年的作品(當時連日劇學院獎都還沒有設立),但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過時。雙世代住宅、夫婦異姓、婆媳相處與男性的角色、現代女性在職業與家庭之間的權衡、職業婦女育兒問題等等,透過婆婆.野際陽子與媳婦.山口智子的對決,深刻地描繪出來,即使是現在看,都還能看到許多值得(不管是否計畫組織家庭)思考的面向。

雙世代住宅在九零年代初期成為都市中的一種流行生活型態,也就是兩代人同住一個屋簷下,但擁有各自的出入口,兩代之間平時不干涉彼此的生活,卻又能夠互相照應。然而事情是否會如預期般美好地進行?就成為本劇的出發點。每個家庭都擁有各自的傳統與習慣的生活型態,在現代社會中,決定走入婚姻的兩人,至少表示是接受對方的生活信念與習慣,能夠一起過生活。然而對住在雙世代住宅的上一代而言,孩子的婚姻意味著自己堅守的家庭傳統與習慣,將受到挑戰,同時也會產生文化交流、融合與壓制的各種課題。《婆媳戰爭》就是雙世代住宅中的兩代女性的近身肉搏戰。

扮演喜歡刁難媳婦的婆婆的是,演了大量婆婆媽媽而與白川由美共同被稱為「媽媽女優的兩面牆」的野際陽子,除了本作品外,她也曾在其他作品中與江角真紀子、永作博美等媳婦展開激烈的對決。野際陽子的超強演技,從這部作品中就能一窺全貌。除了愛護、袒護兒子的表現,維護夫家傳統與習慣的堅持外,對媳婦使出酸言冷語的功夫與斜眼睨人的表情更是無敵。

而與之對決的便是擔任雜誌編輯的現代媳婦小都。接受自由教育成長的小都,以女性知識份子的姿態在社會上與男人平起平坐,與夫婿在潛水活動中認識並深入交往進而成婚,沒想到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還得每天接真知子婆婆丟出來的招數。為了丈夫忍氣吞聲,每天被冷嘲熱諷卻依然堅持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山口智子扮演這個角色相當稱職,從真知子炸彈中不斷受挫又堅強挺立的姿態,充滿了成熟女性的魅力。因為時代價值的不同,使她在婆婆面前不管做什麼說什麼都顯得錯誤的那種疲態與無力,也讓觀眾感同身受。但另一方面小都與夫婿阿忍相處的片段又是如此甜蜜與幸福,巨大的反差,讓人深刻體會到現代女性的婆媳困境。

看過這麼多的日劇,深深覺得好作品除了主角必須有濃厚存在感與過人的角色詮釋能力外,配角的品質更是支撐一個作品是否成立的關鍵。在本劇中身為「夾縫中的男人」的阿忍(高嶋政伸飾),以及阿忍的妹婿寺田裕之介(佐野史郎飾),都扮演了讓劇情順利推進的重要工具人。阿忍身為愛妻家,但同時又是個依賴母親,好似未斷奶嬰兒般的男人。當母親與妻子熱戰之際,他性格中的優柔寡斷所造成的掙扎與難為,在高嶋政伸的詮釋下也入木三分。母親在一樓一邊擊鼓一邊咒罵媳婦,同時妻子在二樓一邊抱怨婆婆一邊揮砍婆婆「好意」送來的掛簾,此時阿忍與父親同時從兩戶人家奪門而出的場景,令人共感「男人真命苦」。

這部作品整體製作水準很好,早期日劇雖沒有大量剪接與特效,但是導演的場面調度都很實在,演員透過走位往往就能呈現出豐富的畫面層次,以及象徵意涵,靈活的手法很接近電影。反觀現在的日劇,導演手法如出一轍,腳本也常有完結篇寫很爛的情形,真正比較有特色的作品其實不多。電影作品也是如此,很多讓我覺得只是兩小時的日劇而已,缺少了那種由影像直接帶來的興奮。

當然本劇並非什麼進步得足以翻轉性別角色與分工的作品,最後在小都與阿忍的孩子出生,而且阿忍被調職到倫敦時,小都在一番思索後還是選擇放棄工作,全家人一起生活。看到這邊,研究性別與媒體的人類或許就會批判這是在再製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若是以前的我可能也會這麼覺得吧。不過出了社會看過許多不同職業婦女的典型後,再隨著這麼努力的小都的心境變化、最愛的工作與最愛的家人的天平,我想每個人還是有他各自的條件與處境,外人最好別輕易插嘴比較好囉。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新黨十九日

現在住的地方,一早起來就得面臨酷暑的考驗。由於窗戶斜面東,這個小鎮又沒有很多高樓大廈幫忙遮一遮,太陽升起的同時,也將它的熱情結實地傳送到了我房裡來。說結實還真的很結實,隨便摸窗框的哪個地方都是燙的。當然也很亮,所以我近一兩個月的平均起床時間也提早到了六點半到七點之間。不是被熱醒就是被亮醒,雖然有充足的日照很好,但是好到這種地步反而也讓人有點傷腦筋呢。

七月讀到一篇朱天心的〈新黨十九日〉,竟然覺得有夠好看,讀到最後激動不已,完全扭轉了我對華文創作的無知與偏見。原來台灣文學有這麼傑出的作品,心裡一邊這麼想的同時,對台灣文學的熱情也就如此被點燃了。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竹北又看家鴨野鴨

去魔鬼盆地一次總要搞得累呼呼。單程一個半小時的區間電聯車,回程還經常沒位置。昨天異想天開買了自強號坐到新竹,再從新竹坐一站電聯車回竹北,結果弄到最後也只比全程坐電聯車快五分鐘,卻貴了快九十元。

最慘的是這次入盆地幾乎沒收穫。跟媽媽約中午見面,要拿我的准考證,結果媽媽先送東西去給親戚,卻被留下抬槓,不幸的兒子在忠孝復興站的地下街枯等了一個半小時,真是出師不利啊。然後吃飽飯之後我說想去大葉高島屋,「因為聽說開了一家新的日文書店」,我們就過去了,結果我的情報完全錯誤,高島屋裡面依然是紀伊國屋,直到我們坐在回程的接駁車上閒聊時,才領悟那家叫「淳久堂」的書店,應是設在新開幕的SOGO裡面。對情報囫圇吞棗的後果就是這樣。

然後去政大書城找我要送人的書,結果還真剛好就沒有咧。一日三連敗,幸好最後在火車站的佳佳買到《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DVD,不過這只能算和局而已,因為如果在我常常流連的店家買一定會再便宜一點的。

回家轉開電視,剛好已經打到七局,勝利在望的比賽竟然就像爛尾的日劇一樣打得有夠難看,雖然奪冠確定,卻感覺很差。

洗完澡馬上看《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雖然之前已經看過一遍,還是想確認翻譯的品質。整體來說相當不錯,不知不覺就把整片看完了,瑛太在這部的演出真的太棒了,再看一次還是很感動。關惠美雖然演出作品不多,但每次都讓人印象深刻,她張開雙手試圖阻擋動物虐殺者急速駛來的車的這一場戲,眼神中充滿著捨身與堅定的意念,讓人難忘。

最近愈來愈多沒上院線而直接發DVD的日本電影,日本電影普遍票房差,或許上院線要負擔的風險太大,直接發DVD也是文化輸入的一個好方法吧。

文學/漫畫電影化是近來日本的趨勢了,影視工業快速地膨脹,主題開發並沒有適時地跟上腳步,近年來好的腳本家也比較缺乏,造成大量改編作品的出現。導演中村義洋可能改編伊坂幸太郎的小說改編上癮了,作家的《Fish Story》跟《Golden Slumbers》也都被他拍成電影,我想是值得期待的。看到伊坂的書拍成電影都這麼好看,不免納悶為什麼宮部美幸跟京極夏彥的書拍成電影都有點讓人生氣。是導演無能?還是作品結構太完整,截長補短變成兩小時就失去了味道?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魍魎之匣

卷末眾人聚集在京極堂家中,談論著男子帶著裝有少女軀幹的箱子晃悠於國內各處的「傳說」,關口卻「不知為何──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

《魍魎之匣》是京極夏彥「百鬼夜行系列」第二作,讀畢之後,深深被那種飄忽不定、來自另一側的異樣空氣所魅惑,不知不覺也有點「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的感覺。正常與異常,人與非人,這一側與那一側。正如京極堂的名言「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發生可能發生之事」,只是在逐步解開事件,替神秘除魅化後,和參與者一起臨場見證的真相,卻往往令人更不忍卒睹、啞口無言。

與第一作《姑獲鳥之夏》比較起來,作者在《魍魎之匣》中展現出來的企圖更複雜,也讓人更加地佩服他統合與結構的能力。從少女柚木加菜子離奇殺人未遂事件開始,展開了一連串事件的序幕。被送進立方體形狀的神祕醫學研究所,重傷的柚木加菜子卻離奇地從密室中消失了。浮出湖面的殘缺肢體、連續出現的分屍殺人,四肢被塞滿於立方體的木箱中,木箱則被塞在街道民房出現縫隙之處。被害少女的共通點竟然都是某民間新興宗教信徒家的孩子。封穢御筥神認為喜捨不義之財才能夠擺脫不幸,卻發現教主的本業是木工,而且數月前才製作了大量的木箱。另一方面,即將出刊的文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匣中少女〉的文章。這些某些部分「相似」的事件接踵發生,彼此之間是否帶有關連,或者各自獨立?

舊書店店主兼陰陽師的京極堂在本作於上卷204頁翩然登場,一出場就是超過70頁的艱澀演說,對關口與鳥口解釋宗教家、靈媒、算命仙與超能力者的不同。如果能夠撐得過京極堂滔滔不絕的專業知識講演,接下來的閱讀就有如雨過天晴般的暢快。也真的非常佩服翻譯者,站在讀者的立場還可以「大致瀏覽」看懂看不懂都沒太大關係,但是翻譯者得要百分之百了解,還要翻得好才可以。而我也不得不說本書翻譯得實在很好(校正比《姑》差了點),整個閱讀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

京極堂認為事物的「順序」是很重要的。他在與關口、鳥口討論時曾斥責關口不聽人說話,「急著想聽結論而忽略過程,原本聽得懂的也變得聽不懂了。」而他認為宗教家、靈媒、算命仙的不同,就在於操弄與呈現資訊的「順序」不一樣。對他而言,上述的每個相似的事件,其實都是獨立存在的(關口又被京極堂吐槽:「所謂『很相似』正代表著彼此『不相同』。僅是相似便說相同的話,你不就是隻猴子了?」),只要按照「順序」,就能夠看清每個事件的面貌。

京極堂的另外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理論是,犯罪沒有所謂的動機,只是恰好演變成適合犯罪的情境,而恰好過路魔上身,讓行為者進入了異常的狀態,在自己清醒之前已然犯下的事件。也就是說並不是因為有動機才犯罪,而是時機到了,行為者的內在跨越到「另一側」去,自然地就做了。原本所謂的「動機犯罪論」,是把社會區分為正常與異常,試圖為異常貼上標籤並排除,是種帶有歧視的觀點。事實上每個人都活在這一側與那一側之間,也都會面臨到適合犯罪的情境,京極堂說,這種飄忽不定、只有形體卻無內在的妖怪,就是所謂的魍魎啊。整部作品或許也就是在說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吧,也就是為什麼,關口與讀者一樣,都有種「不知為何──非常羨慕起男子來了」的感覺。

最後在立方體的醫學研究所中,京極堂與美馬坂的對決,也相當的精采。這一章看完之後,據說很多人感覺都很差(所謂的「餘味惡劣」),我也不例外,一個個驚人的事實陸續地被揭露,科學家標榜著客觀從事違逆自然的研究,卻妄想帶給人類至福的天堂,依照前面的理論,或許這個箱型空間本身散發出來的氣氛與所遵循的邏輯,就是俗世的人們所無法想像與理解的吧。讀完後覺得果然還是要聽京極堂一開始的勸告,不要隨便打開真相之盒啊。

幸好卷末再度出現捧著箱子的男子。有種說不上來的、被療癒的感覺。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人間失格

颱風開始接力出現,夏天真的來臨。

連蜈蚣都爬進我的房間,試圖擾亂我已經夠混亂了的生活。上網搜尋「消滅蜈蚣」,卻找到許多恐怖的傳說,有人說若把蜈蚣碎屍萬段,屍體的氣味則會引來更多蜈蚣。這讓我怯於下手,最後接了一杯滾水,倒在它身上,只見掙扎數秒,急步竄逃至桌櫃下的空隙裡,然後就沒再出現了。不知他是死是活的我,當晚也不得好眠,睡前頻頻坐起身望向桌櫃下方,如果蜈蚣像我等人類一樣擁有復仇之心,肯定會趁我熟睡呼呼的時候,給我致命的一擊吧。連作夢都是蜈蚣的一晚。

週日在家讀完《人間失格》。今年是太宰治生誕百週年,日本一連製作了多部由作家原著改編的電影,其中《斜陽》已於日前上映,《維榮之妻》、《潘朵拉之盒》與《人間失格》則會在後半年開始陸續上映。藉由重新演繹作品、讓作品不斷地被談論,或許是個不錯的紀念方式。

《人間失格》也是我讀的第一部太宰治作品。是一部餘味很濃烈的作品。許多地方對人類這種生物的描寫都令人心有戚戚焉,敘事者也就是作家自己,像是另外一個星球的生物一樣,混雜在人類當中,茍延地活著。因為無法與別人達成有效的溝通,主人公選擇以戲謔搞笑當成自己外在的臉,或許在幼年就已經喪失了認知自我座標的能力了吧。於是在世俗的標準下,主人公歪斜地過完了他短暫的一生。沉溺於女人之中,卻又不懂得愛,整部作品中充斥著空虛,大量的酒精與藥物也無法填滿的空虛。這樣的主人公多次尋短,不斷地消耗著自己,也曾經被送進精神病院,最後終於悽涼地死去。

無比誠實的描寫。人間失格指的是「失去做為人的資格」,要怎麼活才「像個人」?怎樣活算是「失去資格」呢?《人間失格》的後記中的老闆娘可說是一個後設的角色,她感嘆「人如果活成這樣,就不行了。」這是太宰治的自我批判?還是對社會的批判?因為自幼便被剝奪做自己的權利,而戲謔化自我形象,終至脫軌無法挽回。或許這樣荒唐的人生際遇,也反映出戰時的日本社會面貌。太宰治生誕百年後的今年,有這麼多改編他作品的電影,也有如此多針對作家與作品的研究與討論,所謂多元的情報化社會中,是否還存在失格的人類?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往海邊的小鎮

我們老闆精力旺盛,出差是常有的事。雖然不到一輛車凸全台灣的地步,但是濁水溪以北都算是「能力所及」之處。今天去了台北縣三芝鄉,從五股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後,沿著淡水河畔一直走,然後過關渡大橋接上濱海公路,開著開著就到海邊了,對國土地理不甚清楚的本人才知道,三芝是個海邊的小鎮。

目的地是三芝鄉公所,今天要看一個教育劇場的呈現,是由梵體劇場組織三所國小(各一個班級),在過去一年所做的學童肢體創意開發教育,所累積出來的成果。因為本公司也正執行著一個類似的案子,所以才遠征觀摩。沒想到進到禮堂中就看到意外的人,那就是從春節以來就沒碰過面的菲律賓大使,據說是被劇團聘請來紀錄今天活動的過程的。他表示劇場也佔了他生活很大的比例,聽到「王詩琪」這個名字時,還假裝嗤之以鼻了一下,果然劇場人門戶之見很重的謠言是真的。不過不管怎麼樣,看到菲國大使,就懷念起菲國料理,以及當年與各國大使共同頂肺的種種,不禁感嘆人事全非。

教育劇場的目的是通過肢體遊戲、美感鑑賞,讓學習者得以認識自己身體的可能性,以及學會將身體動作轉化成具有意義的符號。藝術成果並不是衡量今日活動的標準,而是參與其中的每個小朋友,是否能夠有自信地呈現自己。所以說雖然呈現出來的東西很土很蠢,但看著看著還是有種感動啦,因為在劇場中,這些小朋友們都是百分百投入在自己所創造的角色中,尤其是第一個登場的三芝國小小朋友,他們的主題是「小小的我」,概念很簡單,就是呈現在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下的自己,配合不同顏色的照明暗示心理氛圍,小朋友們用肢體與表情來呈現各自的主題。

週五前往美濃,週日前往高美館,都是要去觀摩另外兩個成果展。不過濁水溪以南就只有我自己出動了。終於可以剪頭髮了,算算離開高雄也快滿兩個月了,真快。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救命病棟24時第四季

今年七月即將上檔的日劇中,最令觀眾期待的莫過於《救命病棟24時》第四部了。與上一部隔了四年之久,江口洋介與松島菜菜子的組合將再度重現螢幕,我並非本劇忠實影迷,事實上只看了第三部而已,但卻被深深地打動。地震與醫療的題材,讓人得以從中窺見許多處於社會不同位置的人,他們面對災難的掙扎與勇氣。

《救命病棟24時》是富士電視台的招牌劇,演出陣容也均為一時之選,除了兩位主角外,第三部聚集了仲村徹、香川照之、平田滿、小市慢太郎、大泉洋等實力派熟男,連小朋友的角色都是用最好的:廣田亮平與福田麻由子。這種註定高收視率的作品,也不免成為各事務所鬥爭的戰場,即使是一兩集的客串都好,總想把旗下演員推進這個作品裡。於是第四部究竟會有哪些演員,就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根據今天發布的第一波消息,即將演出《救命病棟24時》第四部的演員有中山裕介(《大搜查線》、《再見,小津先生》)、木村多江(以《幸福的彼端》奪下日本奧斯卡等多項影展最佳女主角)與飾演新人護士的北乃紀伊(看到的時候真的「哇」一聲叫出來,吾家有女初長成啊,終於能演出不是學生的角色了,換穿護士服~~)。如果可以點播的話,我還想看小市慢太郎繼續演第四部,因為他演的日比谷醫生真的太讚了。

第四部的主題將圍繞在「急救系統的崩壞」上,描寫因急救人員的不足,而使得線上急救工作者過勞,慢性地摧毀與侵蝕急救系統,是以日本現狀為基礎而寫出的作品。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長假

還是冬天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波妞的番宣,對其中一段內容印象很深刻。那是製作人鈴木敏夫在談選角的事情,關於Lisa的角色,他認為大部分的女演員表現出來的聲音,都只表現出「不想要輸給男性的逞強」。而山口智子的聲音則相當有特色,而且包含了溫柔與堅強。因為這樣,我開始好奇這個黃金時期落在九零年代、超過十年以上沒有作品的女演員。這是我想要看《長假》(ロングバケーション)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最近的我太需要被療癒了。

事實上喜愛日本影劇的人,沒看過這部被稱為經典的作品的人應該很少吧,《長假》當年(1996)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也被形容為「星期一的晚上,路上看不到OL」。我在這一行出道甚晚,所以九零年代的作品也只能夠像這樣慢慢補齊。

1996年除了《長假》以外,電影《Shall We Dance?》也深獲觀眾共鳴。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看起來一臉無聊的人,或許正因為反映出泡沫經濟後一般社會人的徬徨面貌,才能夠打進日本國民的內心吧。而1995年發生的毒氣事件與阪神大地震,也或許更加深了這樣的徬徨,高度經濟成長、情報積累速度愈來愈快,但似乎名為社會的這個系統,以及人與人間的連結似乎也愈來愈脆弱,那麼生存於其中的人究竟在追求著什麼呢?應該去追求什麼呢?

當然《長假》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它並非是一個基於反思社會而寫出來的作品,編劇北川悅吏子的專長也不在這裡。但是瀰漫在社會上的壓抑空氣,仍然被腳本家捕捉到了作品中,這或許不是她要的,但也不是她能夠避免的。

關於本劇,另外一個有趣之處是,它與十年後的《交響情人夢》一樣,都是以音樂為主題,描寫有才華的鋼琴家如何破繭而出的故事。音樂家如何正視自己的天份,如何能夠接受自己被賦予的任務,還有音樂家的愛情。《長假》中的瀨名秀俊不知道自己的鋼琴應該為誰而彈,雖然擁有才華,卻只能奏出精準卻缺乏情感的聲音。而《交響情人夢》中的野田惠,擁有多彩的音色,卻認為彈琴應該是快樂的事情,排斥古典音樂所要求的精準。這兩個都是典型的範例,或許也是許多習琴人的困擾,或許這也不只是「藝術上」的問題,而是人生的課題吧。題外話是,有一位演員在跨越十年的兩個作品中都出演了,那就是豐原功補。在《長假》中他飾演愛上女主角的新銳攝影師,是帥哥的角色,而在《交響情人夢》裡他則飾演嚴厲的鋼琴老師,是有點搞笑的角色。看過《交響情人夢》裡的他,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他也能夠演帥哥(穿帥氣襯衫,最上面幾顆釦子還不扣的那種),果然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啊。

因為山口智子而看《長假》,事實上整部作品也只能一直盯著她了。除了因為木村的演法數十年如一日,不用看都知道他要怎麼演(跟田村正和一樣,靠魅力取勝型),山口所飾演的小南簡直就是男人心中理想女性的典範啊,只要小南一出現在鏡頭裡,那種濃厚的存在感讓人完全捨不得移開視線(想要倒茶就要趁木村跟松隆子對戲的時候)。跟她之後的幾位被稱為日劇女王的女演員比起來,山口絕對不會比較正,但是她那種毫無保留的笑容、凡事都全力衝刺的氣勢、大而化之的大姐頭動作卻偶爾也有十歲以下小女生的手勢與表情、鈴木敏夫所說的那種具有特色的聲音、與受挫時獨自承受的堅強,組合起來就是讓人無法抵擋的魅力啊,讓人覺得可以放心地把全部的自己都交給她。某些時候我看著她會聯想到永作博美,不過永作博美雖然可以很堅強,但卻沒有無敵開朗的笑容(大概比較偏魔女體質吧)。

球評曾文誠曾經感嘆地說,能夠跟鈴木一朗生在同一個時代,是非常幸福的事。我也能夠理解這種與經典共生的感覺,所以沒有辦法跟山口智子生在同一個時代的我,實在非常遺憾啊。現在只能看看廣告過乾癮了,日前朝日啤酒的新產品找了山口智子與堤真一來代言(感謝友好的事務所所長提供廣告網址與商品),這真是個完美的組合啊,為什麼這兩個人不乾脆共演一個作品呢。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再見,小津先生

今天在遊戲便利屋的時候,店家喇叭竟放出《救命病棟24時》第三部的主題曲,Dreams Come True的《何度でも》。好久沒進魔鬼盆地,結果竟聽到懷念的歌,覺得自己很幸運。

不過同時也看到讓我感覺有點微妙的東西,有一個專區的片子,封面上都有「台語發音,中文字幕」的字樣,台語發音的A片,嗯,雖然前幾天才跟珠珠說我非常喜歡自己的母語,但是,台語發音的A片,果然我還是沒有勇氣嘗試。(究竟是為什麼呢?誰來研究一下好嗎?)

晚上大包小包地回到竹北,就覺得這樣跑一趟真是太累了,坐火車單程得花上90分鐘。不過也買到320元的《嫌疑犯X的獻身》(誠品399,博客來360),海賊版的《超越巔峰》等等。

***

昨晚終於看完《再見,小津先生》。說「終於」是因為這是一部跟想像落差很大,不太好看的日劇。最初因為君塚良一的編劇跟田村正和的主演而想找來看看,而造訪海龍王神殿的時候發現海龍王的收藏包括了這一片,就借來看了。結果簡而言之就是一部為了讓田村正和耍帥而寫的戲。最突兀的莫過於導演大量使用的Zoom in/out鏡頭,不知為何而用,而且作為校園劇,這部作品的說教實在太虛了,雖然過度說教也讓人覺得煩,但是像這部這樣就只能說是不知所云了。很多地方觀眾會知道編劇的企圖,但是導演卻沒辦法「表現」得很好,演員也總是感覺反應慢了一拍。好像所有的演員與工作人員都只是圍繞在田村正和旁邊,來襯托他的而已,有這樣的感覺。

而且看到瀨戶朝香演熱血青春的體育老師,真是有種違和感,她在《Life》裡面明明是個對校園暴力視而不見,冷漠無感又栽贓我們小步作弊的糟糕老師啊~~

這部作品的主要學生角色,由森山未來、忍成修吾、勝地涼與瑛太(銀幕處女作)等人擔綱,這部分選角倒是很有眼光,這四位目前都已經逐漸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成熟演員了。不過或許因為編劇的緣故,他們感覺都很放不開啊(也或許只是單純嫩)。

君塚良一寫的劇本通常包含很多對社會的針貶與觀察,而這也是他立足的風格。不過從《再見,小津先生》看起來,校園劇恐怕還是有點不行吧。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飛翔於天空的輪胎

竹北的生活步調緩慢,騎車出門永遠不怕沒地方停,星期日下午的星巴克仍然有許多空著的座位。唯一需要大排長龍的大概就是下午四點的RT麵包吧,美味剛出爐的麵包,不算寬敞的店內總在黃昏時擠滿了人。在這邊的生活規律得很舒服,對我來說最不習慣的其實是沒有好逛的書店,竹北市只有一家金石堂,跟幾間兼賣文具的傳統小書店,通常冠名為「文化廣場」。離最近的誠品書店在新竹市,機車車程約十五分鐘,也不算遠就是了,但是我的最愛仍然是政大書城啊。

***

小人來竹北探視的週末,我們在家看了日劇「車輪滾滾」(空飛ぶタイヤ)。這是一部改編於真實事件的社會派作品,某日行駛於路上的貨車,輪胎突然在行駛速度正常的情況下脫落飛出,擊中了人行道上的母子,造成母親當場死亡的慘劇。汽車公司事後調查卻指出是貨運公司維修不善而肇事,面對受害者、警方、輿論的重大壓力,貨運公司社長赤松德郎背負著全體公司職員的生計,決意與企業集團對抗,透過多方的調查,還原真相。

故事圍繞在許多不同位置的人身上,除了無辜的受害者家庭、被栽贓為兇手的貨運公司社長外,媒體工作者、警察,以及位於結合了許多企業體的巨大集團中的員工,他們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眾生相,也讓觀眾明白在這個時代中,企業或許已經凌駕政府之上,成為牢不可破的權力機器了。劇中赤松貨運開始進行反撲動作,試圖透過法律途徑要回肇事的部件,自行送請中立機關重新調查,卻遭遇一連串阻撓,與汽車公司同屬Hope集團的銀行,更在汽車公司的斡旋下,對赤松貨運催討債務,試圖讓這個因為風波而跑了許多客戶、經營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陷入更大的困境中。

而在Hope汽車公司的龐大組織內部,又是如何呢?對於自身產品的缺陷,企業早有固定的處理程序:在事後調查中掩蓋自己設計的錯誤,而將錯誤一併推到用車戶的維修不善上。當然企業中亦有擔憂組織未來的人在,這些人爆料給媒體,期望在輿論的壓力下,能夠促進組織朝好的方向改善。就在大家期待著這篇報導面世的時候,媒體卻又因為廣告的壓力而把這篇有害的報導壓住了,這就是企業的力量。

面對一個沒有出口的抗爭,飾演赤松德郎的仲村亨把主人公的各種情感詮釋得非常好。中小企業老闆那種以公司為家,把員工當成自己家人看待的溫暖與厚實,在事實尚未明朗前也會憤怒斥責自己的維修員,後來發現維修員做得比標準的維修程序還要完備後,又放下身段請求原諒。面對大企業的閃躲與各種手段,永遠是直來直往地面對,這樣的一個角色,仲村徹演得沒有辦法挑剔了。

另外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大杉漣,這次演的依然是主人公的心腹,他在《My Boss My Hero》中飾演輔佐黑幫少主成長的角色,很有內蘊,而在這個作品中,他飾演公司最資深、從赤松的上一代就開始在公司服務的社長輔佐角色,也相當具有存在感。最令人心酸的一幕就是,大家都想看究竟潮流週刊會不會登出那篇報導Hope汽車公司內幕的報導,於是在出刊當日早上去買了一本。身為公司的老臣,大杉漣也在便利商店買了一本,急忙地重頭到尾翻完後,卻沒有看到報導,打電話給社長後,他垂頭喪氣地坐在路邊的矮鐵欄上,有如被全世界的人背叛了一樣,無力地咬了一口麵包卻似乎無力咀嚼,把週刊扔到自己腳邊然後站起來離去。這段鏡頭是從稍高的高度俯拍,更顯出小人物的無助。

除了仲村徹與大杉漣外,國村隼、遠藤憲一與尾野真千子等演員也都是社會派的硬底子,墊厚了這部戲的層次,雖然只有短短五集,不過這個由WOWOW台製作的日劇,呈現了很高的水準,也讓觀眾有很多思考的空間。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北乃X成海

北乃紀伊與成海璃子將在電影《武士道Sixteen》中共演,導演是《奈緒子》的古厩智之,這次同樣也是一部以運動為題材的改編電影。故事描寫兩個圍繞在劍道技藝而成長的少女,如何在這項運動中打破自我的牆,完成各自的成長。

我比較關心的是,這兩個同樣以天然與透明感為主要特質的年輕女演員,如何在這個電影中,區隔出不同的層次與演技。兩人日前已經進行了兩個月的劍道特訓,在角色的設定上,成海飾演的香織是從小就執著於劍道,在菁英教育下成長的孩子;而北乃飾演的早苗,卻是擁有天賦但時常不知為何而打的小孩。而這樣的香織,卻在國中最後的對戰中,敗給了早苗。故事就在這兩人升上高中後開始發展。

成海的作品我沒有看幾部,在《神童》中飾演個性派的天才鋼琴少女,在日劇《蜂蜜幸運草》中則飾演天才但內向的少年畫家。我的感覺是,雖然激動起來很有爆發力,但是安靜的時候則顯得缺乏存在感,對於「靜」的演技似乎比較沒有天份。隨著年齡愈來愈大,觀眾對於她的期待應該會逐漸超越只是一個天然的孩子,而希望能看到更多內斂的部份。能不能回應這樣的期待,接下來一兩年會是個關鍵。今年她也參與了竹中直人導演的電影,令人好奇竹中直人會如何調教她。

至於北乃的部份就不用多說了,她的氣質以及內斂的部分都不需要擔心,但是她需要發展更多類型的演法,否則超過二十歲之後慢慢就會讓人厭煩了,也會逐漸限制她所能參與的作品類型。

不管怎麼說,兩個美少女一起比劍道,就值得期待了。《武士道Sixteen》預計將在明年春天上映。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東京少女

搬來竹北已經一星期,投入新工作也快滿一個月。還不熟悉的工作常常讓我感到挫折,而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就會開始吃東西。所以很糟糕的是,我的波妞養得愈來愈大了。而且因為待業了幾個月,也讓我的人間關係感必須重新建立,我經常看不見自己的定位,四月要從結論開始說的話,那就是悶啊。

不過只要住的地方整理好,有個家的感覺,應該就能夠開始重新振作了吧。這是上個月每天要從桃園通勤到竹北時的想法,但究竟是怎樣,我也說不清了。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的腦子就變成一碗溫州餛飩麵了。雖然看書看電影仍然會感動,不過偶爾也會想著,這樣下去究竟會變成怎麼樣呢?

***

今天早上看了久違的電影,是夏帆主演的《東京少女》。這是一部97分鐘的小品,比起很多刻意要拍到兩個鐘頭的片,我認為這部片的結構跟節奏反而都很好,故事講得很清楚,也不會拖得落落長,飾演主人公的夏帆更是萌到不行。這是一個跨越百年的青春愛情故事,身處於現代的主人公未步,不小心落下的手機,竟然穿越了時空的斷層,掉到了百年前的明治時代,而被宮田時太郎撿到。兩位嚮往成為文學作家的年輕人,透過這支手機跨越時空、築起對話。(真想知道那支掉到過去的手機是哪個牌子的,電池超級強。)

要說跨越時空的題材,我最喜歡的還是宮部美幸在《蒲生邸事件》中所傳達的歷史觀:歷史自有它遵循的流動,來自未來的人不管怎麼干涉,都是沒有可能改變的。即使未來的人看得到過去,也嘗試去做了一些事情,想著或許在哪個點改變一下,就不會發生某件事情了。那畢竟只能改變某些小事件,巨大的歷史洪流仍然會找到它的出口,流向它本應流往之處。或許就是這種宿命般的無可奈何,才構成跨越時空這類題材的張力與戲劇性吧。正因為過去是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東西,所以人們只能好好地活在此刻。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還在隧道中

超過一個月沒有上來更新了。

倒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二月下旬回到高雄報名駕訓班,想要在學會打麻將之後乘勝追擊,繼續學習新的技能,學到現在,已經是可以偶爾偷懶不去練習的狀態了(例如今天)。本月15日,北乃きい18歲生日當天舉行了新寫真集的握手會,面對訪問她說想要學會開車,希望能夠到高速公路上兜風。比起來,剛開始學車的時候常被教練斥責「沒膽」的我,很羨慕年輕人總是那麼有勇氣的。

最近電視上廣告打很兇的「伯朗夏威夷豆風味咖啡」,今天終於買到一罐。之前因為在電視上一直看到,去便利商店時就都會注意,可是都沒有鋪貨的樣子。喝了之後的感想是,「罐裝咖啡果然喝來喝去都差不多。」真是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感想呢。

另外就是一直在看片子,看電影或者是日劇應該是很快樂的事情,看到好看的作品的話就算看得很累還是很滿足,而且很充實。不過最近的鑑賞法是不管好的壞的都一股腦地看,因為沒有工作,所以就當成自己的工作一直看,其中看到四顆星以上的優秀作品時,就會很感動跟高興,想要跟別人分享。三顆星的就覺得算了,反正都看了就看完吧。不過如果看到兩顆星以下的,雖然出於固執與倔強還是會堅持到底,可是過程就會變得很痛苦,看完之後也會覺得很空虛。

就算是喜歡得不得了的事情,變成工作的話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麵線與書店

今天媽媽約我去西門町吃阿宗麵線,雖然覺得情人節去西門町很不智,但還是去了。以前只有在信義店盤點的時候被請吃過,對於店家的傳說一概不知,所以當媽媽告訴我大家都是端著麵線站著吃的時候,我就開始擔心該不會端一端又掉了吧。結果我安然地把麵線吃完,反而是我媽因為加了太多的辣椒,而一直打噴嚏,我看著她手上的碗隨著打著噴嚏的身體而振動,裝得九分滿的麵線幾乎快灑出來的樣子,也擔心了一下,但媽媽不愧是媽媽,眼淚鼻涕滿臉還是把麵線吃完了。

我從來不太想要在假日去西門町,尤其是像今天這種日子,可以想見人類就像我媽碗裡的麵線一樣,好像稍微搖一下就會滿出來。我跟我媽走到電影街的底,那邊有一個看起來早已經沒在營業的電影主題館,我們就在旁邊的公園坐下,一邊看著領口寬鬆的女孩打躲避球,一邊聊天。跟我媽聊天是很珍貴的時光,除了因為是母子所以很多想法很接近外,可以安心地講母語也讓我通體舒暢。

後來媽媽提議到SOGO去吃晚餐,我說那就到微風廣場好了,兒子心裡想的是,至少有紀伊國屋可以逛一下。在書店買了最新的《電影旬報》跟《Casa Brutus》,然後驚喜地看到一個小平台在展出「大極宮」的書展。整個平台擺滿了三位老師的文庫本,文庫本都加上了一條書腰,文案是「今年就從與這本書的相遇開始」,超吸引人的,另外也展出了三位老師給寫書迷的小卡片,事務所主持人大澤在昌寫的是「紙の暖房、全開」,京極夏彥寫了「読めば極楽、活字天国」。宮部美幸則寫了「本はともだち」與「本のある暮らし」,句子後面還畫了紅色的愛心,屬名後面則有一隻小豬。看到這個書展整個就開懷了起來,心裡想有來真好。不過雖說如此,我卻很理智地沒有買任何一本書,「先把上次買的跟上上次買的跟上上上次買的看完~~~」,我的理智說。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像笨蛋一樣

最近很虧手。

常常東西明明拿好好的,突然就弄掉了。剛剛才又弄翻了茶杯,整杯茶都倒出來在桌子上,放在桌上的就這樣Schedule濕了三分之一。這種事最近常發生,手機跟錄音筆都被我摔在地上過,最早的一次應該發生在半年前左右吧,我在前公司上班的時候,倒了一杯水,在走往座位的途中,手就突然軟掉了,整杯水就這樣洩在地面上。虧手的那一瞬間總讓我感受到深深的失望,在七手八腳善後處理的同時,偶爾也替這樣的自己感到悲哀。

人生果然上坡比較難,下坡不僅容易而且輕鬆。到了一個年紀之後,人要對抗的東西似乎比較多是自己,像是惰性啦健康狀況之類的。雖然掉到谷底之後或許會反彈,但怕的是那個時候自己的重量已經重得彈不起來了。所以像是除草之類能夠讓身體保持動態的活動,還是要常常做才行。

能夠像理莎那樣很有精神地對著海上的丈夫打出BAKAAAAAAAAA的信號,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北乃きい

上野樹里之後,下一位進入岩井俊二如詩般的影像世界中的,就是本事務所的新人女優北乃紀伊(北乃きい)。岩井俊二繼2006年《彩虹女神》後,第二度擔任製作人,與第一次執導演筒的知名腳本家北川悅吏子(作品有日劇《長假》、《美麗人生》、《Orange Days》等),共同創造一個嶄新的青春愛情物語《Halfway》。

對以《幸福的餐桌》獲得許多新人獎的北乃紀伊,一向毒舌的北野武有如此評論:「雖然不是長得很可愛,卻讓人感覺很好。長大後也不會變醜吧,應該會愈來愈有韻味。」3月15日即將滿18歲的北乃妹,在2007年以電影《幸福的餐桌》與日劇《Life》嶄露頭角後,這兩年演戲的機會也多了起來,雖然角色大多都是學生,可以發揮的空間還沒有很多,不過卻是一個讓觀眾在銀幕上看到她就會升起一股莫名安心感的女孩。

跟同年紀的夏帆比起來,北乃紀伊不論是臉蛋還是身材都輸很多,只有157公分的身高,在銀幕上看起來真的像個小不點一樣。上個月看完《天然子結構》之後,我本來也有想要簽下夏帆的,但是猶豫很久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雖然夏帆再過一兩年絕對會成為一個大物女優,不過我總覺得她沒辦法留下能夠刻印在我心中的深刻畫面。而北乃紀伊所擁有最難得的特質,我想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除了能夠表達年輕女孩的開朗與喜悅(所謂的眉開眼笑),也擁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清澈。我不曉得岩井與北川為何會選她演《Halfway》的主角,但她的眼睛的確非常適合岩井俊二的世界。

2007年主演電影《幸福的餐桌》,北乃紀伊就展現了她特有的寧靜力量,劇末一段長達五分鐘的戲,Mr. Children的《くるみ》為背景音樂,在河堤上,導演讓她一直往前走,這個從愛人死亡的悲慟中,因為家庭的支撐而重新站起來的主人公,偶爾回首,但每次回首完總是更加堅強地面向前方。這場戲並不需要「演技」,而是需要一個適合的人,讓一直往前走這個行為透過時間產生力量。

同年夏天,北乃紀伊演出描寫校園霸凌的日劇《Life》。製作人中野利幸對於社會題材非常敏感,去年的《Last Friends》可說是他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北乃紀伊飾演被班上同學嚴重欺凌的主角,是一個一邊忍受著欺凌,一邊與同學、甚至整個裝聾作啞的學校戰鬥著的堅強角色。這部戲很難的地方在於,她的堅強如果演成了想要對欺負她的人復仇的感覺就不對了。因為她的堅強是為了迎戰傷害與欺負這些行為本身,以及面對社會群體壓力密不通風的壓迫,而不只是以牙還牙。最後一集她與欺負她的議員女兒有一場對峙的戲,非常精采。在第四集之前有許多真槍實彈的被欺負的戲,不過如果演得過於悲情也不好,北乃紀伊演出更多的是迷惘,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自己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樣的感覺。我自己看小說或者影視作品的偏好是比較偏社會派的,所以看到能夠演出社會派作品的演員,就很想要跟她簽約。(看長澤演《Last Friends》就知道我倆無緣了~~)

於是最近這星期開始消化跟她相關的訊息,並看完她的四部電影,前面也說過了,學生的角色是沒什麼發揮餘地的,但她清澈明朗又堅強的特質,非常吸引我,我甚至覺得她是我看過穿高中制服最好看的女生了。而且如果北村薰的「春櫻庭圓紫」系列之後有可能映像化的話,我強烈推薦北乃紀伊出演女大學生的主人公,因為她們的氣質幾乎一模一樣。

因為很愛講話而被人戲稱「從嘴巴裡面生出來」的北乃紀伊,口說能力也令人意外地好。其實我不太在意這個部份,女優就把戲演好就好了,上野樹里一直到一兩年前接受訪問還是結結巴巴的,最近總算比較會講話,仲里依紗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只要她們在拍攝現場都能表現很好就好了。可是從Youtube上看了一段北乃紀伊受訪新巧克力廣告的片段,真是嚇死我了,跟主持人對話流暢,講話也很有條理,另一個電影的番宣更誇張,竟然還能跟兩個男主持人開玩笑,一點都不會怯場,我想她以後如果要兼作搞笑藝人應該也是可以的。

最近的電影除了即將上映的《Halfway》外,還有去年11月上映的《Love Fight》也是注目之作。未來想要拍動作片的北乃紀伊,在大澤隆夫初製作(最近大家都喜歡跨領域)的《Love Fight》中,讓人見識到她身體的演技,兩片我都很期待。今年三月即將高中畢業的她,已經決定不會升學,而是專心朝女優之路而努力,究竟她未來會變成怎麼樣的演員,我非常期待。

《Love Fight》預告片



《Halfway》預告片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2009台北國際書展

今年以打工仔身分再度參加台北書展。工餘逛了一圈展場之後,發現有特色的攤位真是逐年減少了,大部分的出版社把書堆上平台就開始賣,也不去思考陳列之類的問題了,連想要呈現自己的誠意這種最基本的東西都看不到了。但或許讀者也早就認為書展就是這麼一回事了吧,現場的人山人海就說明了一切。而穿著清涼的女郎舉著告示牌,廣告出版社的優惠,走在人群之中一點也不會覺得突兀,讀者們人手好幾袋,「不景氣」這三個字似乎暫時被隔絕在世貿中心外。

裝潢得最用心的攤位是行人出版社,不需要有太多的審美判斷力就能分辨出來了。做了一個燈箱看板,攤位內也用了與整個賣場氣質完全不同的深灰與深紅色來襯底,角落擺了一張圓桌,不過看起來不是為買書的讀者而準備的,桌上擺著一支酒瓶,一位看起來像老闆的男人就坐在椅子上觀察著攤位的動靜。這幾天我經過了好幾次,有時候男人也跟其他的人圍坐在桌邊,像是在談生意。這個攤位讓人印象深刻,顯得很有態度,只是也不免替他們擔心,他們堅持的態度是否有讀者欣賞與理解,並進一步成為支撐他們存活下去。

雖說是書展,但是像我們這種不賣書的攤位也是不少,德國桌上遊戲的攤位吸引了異常多的人潮,也有賣地球儀的攤位,總之看起來是一團混亂。展場的另一頭分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這個以展覽為主,販賣為輔的區塊,並沒有大量的人潮流動過來。我們公司的攤位就是位於這個區塊的角落。以書展具有教育傳播功能的角度來看,這個區塊似乎應該才是書展的靈魂,不過來到這裡的人似乎都是衝鋒陷陣後想要喘口氣的人,而這或許也早在主辦單位的預料之中,所以我們隔壁的服務台具備了讓客人持門票換一張台灣過大日本過小的世界地圖的功能。來詢問地圖的人就跟以前在書店時問廁所的人一樣多。

有兩個客人看了我們的攤位之後說「這種音樂我聽不懂」,我是想跟他們說,覺得好聽就聽,聽得高興就好,什麼都要懂的人生不會太累嗎?不過或許也是我們前公司總是給人一種文以載道、沉重的感覺吧。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繞了一圈島

我的新年假期就在繞了台灣島一圈後結束。繞完了之後只有覺得很累而已,幸好現在不用工作,可以重新休息一下,這聽起來很像自我安慰的話,其實也是這樣沒錯。

在池上學會了打麻將,在這個要求技能的時代,多學會一種是一種,這讓我對未來的發展感到樂觀。與小人一起在風光明媚的山田間騎腳踏車的那個下午,小人帶我去了那座號稱全台第二大土地公廟的福德宮參拜,去的時候有一團從桃園來的進香團(背心上寫的)正在進行儀式,砲聲隆隆好不熱鬧。他們搭上遊覽車離開之後,佇立於田中的福德宮就又恢復它以往的寧靜。我們向土地公祈求平安健康,小人也向我介紹了此宮的興革,不愧是模範鄉民。

求了一個籤,問人生運勢,得出籤詩如下:

此事何須用心機 前途變怪自然知
看看此去得和合 漸漸脫出見太平

意思大概就是說,叫我不要想太多,好好經營我的事務所就對了,發掘優良女優的道路只要順其自然,就能夠有好的成果。嗯,雖然我文言文看不太懂,不過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然後最令人高興的還有一件事,就是豬豬字幕組彷彿聽到我前兩篇中強大的念力,竟然在春節期間把電影《登山者》(豬豬譯得比較貼切:超越巔峰)發出來了,真是辛苦了,這部片對話瑣碎,需考證處也多,但是還是為了廣大的豬友拼出來了,一個純業餘組織做到這樣,真是令人感佩。

看完了之後,發現電影與小說的設定有很多出入,因為我已經讀過原著了,所以我沒辦法想像沒讀過原著的人看這部電影會有什麼感想,會有很多不明究裡之處嗎?還是能夠全盤接受呢?因為看過原著,就無法以新鮮的心情去看電影了,而且如果原著很棒的話,就免不了一直比較。總體說來,我認為電影「差了一點」,感覺導演沒有一鼓作氣爬上頂點,而只是落腳在抬頭可以望見頂點的地方,但卻再也沒有力量可以攀登了。看完之後覺得有點可惜,雖然有很多真一(愛心)。

說到堤真一,緯來這個月要播出《SP》了,台灣的劇名譯作《SP-特勤型男》,又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譯名啊,先不說堤真一帶領的警護小組裡其實有一位女組員,其他的男組員裡面也不是全都是型男啊,江湖上流傳的譯名《SP-要人警護官》其實更合適(雖然不花俏)。這部作品雖然當初是在深夜時段播放,但或許是因為本廣克行擔任總監督(也是警察劇經典《大搜查線》的導演),加上岡田准一與堤真一兩個不同世代的帥哥同時演出(或許真木陽子也吸引了不少男性觀眾?),使得播出後大獲好評,今年將要推出電影版。

不過我看完之後認為只能給三顆星。看到第九集的時候原本想要給四顆的,最後兩集因為編劇的失格,形成了俗稱「爛尾」的局面。雖然本廣克行非常能夠掌握警察劇的節奏,不過看完這個作品後,馬上對《大搜查線》的編劇君塚良一充滿了尊敬。《SP》充滿了善惡二元論,過度膨脹國家權力,而《大搜查線》雖然是12年前的作品,但是編劇卻透過揭露社會上各種權力系統的弊病與漏洞,使得即使是現在或以後看,都不會覺得過時,而且能夠引發觀眾對仍然運行著的系統進行思索與辨明。

因此也讓我非常期待君塚良一編導的最新電影作品《誰も守ってくれない》。這個作品的前編《誰も守れない》,以電視劇特別篇的形式播出,今天剛看完,非常好看,也讓人思索匿名社會的孤獨。佐藤浩市與松田龍平的刑警搭檔,有種粗糙的現實感,電影版還會加入佐佐木藏之介等人。電影劇本得到蒙特婁影展的最佳劇本獎。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仲里依紗

每日映画大賽今天公佈得獎名單,本事務所的新人女優仲里依紗(19歲)得到評審的肯定,以《純喫茶磯辺》這部作品獲得了新人獎。正在拍攝日劇《神の雫》的仲里依紗聽到消息表示「第一次得到電影的獎,嚇了一跳。」雖然她這麼說,但她所配音的《跳躍吧,時空少女!》其實在2006年,就得過每日映画大賽的最佳動畫獎了。上野樹里四年前以《搖擺女孩》及《七夕之夏》得到這個獎時也是19歲,我本來覺得仲里依紗不會那麼早,應該是今年才開始有不錯的作品可以演,明後年才會得到新人獎的。

電影出道作就是擔任配音,仲里依紗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是她的聲音。聲音的層次表現很多樣,情緒也能夠在短時間內轉換,整體的表現超越了她的年齡,雖然演技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在15~20歲的女優裡,她的表現已可說是排頭了。

祖父是瑞典人,讓仲里依紗擁有不太像日本人的西方輪廓,目前還無法判斷對她發展的好壞,不過在《別開玩笑了》這部日劇中,或許也是因為她的外型,得到上野樹里妹妹的角色(設定為擁有四分之一法國血統)。

除了《別開玩笑了》外,仲里依紗也在許多日劇中擔任路人的角色,包括《My Boss My Hero》、《學校沒教的事》與《貧窮男子》等。讓觀眾見識到她的聲音與演技的是《81 Diver》(2008年4月)這部深夜日劇。劇情設定她同時擁有兩種身分:熱情溫柔的扮裝女僕清潔婦與冷靜成熟的高明棋士。她以這兩個反差極大的形象圍繞在男主角身邊,事實上這是一部編劇很不成熟的作品,如果沒有仲里依紗,我可能就不會看到最後了。但是看到最後果然是有代價的,讓我確認了與仲里依紗簽約的決心。最後一集的最後,男主角終於下定決心再次向成為職業棋士的夢想挑戰時,同時也是仲里依紗要與他暫時離別的時刻(但男主角應該不知道她不會再回來),仲里依紗站在門外以女僕的角色恭敬且溫馴地向主人道別的同時,也加入了她高明棋士帶有鞭策的期待眼神,這場戲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若沒有這一分鐘,這個作品完全不值得一看。

在得到每日映画大賽的採訪中,仲里依紗提到「想要成為女生版的強尼戴普」、「對於海外的電影工業很有興趣,希望有一天有機會可以挑戰」。身為她的經紀人,對於她勇於挑戰海外的心情感到非常高興,但也真的很抱歉,因為我不太看好萊塢電影,所以我不曉得強尼戴普是怎樣的人?好吃嗎?用起來舒服嗎?之類的通通不曉得,但大概是擁有高超表演才能的人吧。為了提供旗下藝人更好的服務,進修是沒有盡頭的,我也會繼續努力。

得到這個獎的現在,仲里依紗除了上映中的日劇《神の雫》外,也為電影《快打旋風-春麗傳奇》的日本語版擔任春麗角色的配音,同時待機中的電影還有腳本家北川悅吏子初導演的《Halfway》,以及太宰治原著小說改編的《潘朵拉的盒子》等。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登山者

橫山秀夫的短篇小說善於透過人性,刻畫制度與系統的荒謬與漏洞,筆鋒銳利、一針見血,讓人讀來暢快淋漓,號稱「一筆入魂」。他的健筆是否與他曾有過的數年記者經歷有關不得而知,但他的長篇小說中,處處顯露出來的,對日本社會的反省與洞悉,在我看來則無疑是「記者魂」的體現。《沒有出口的海》中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反省,擁有野球夢的青年在搭上「回天」(一種二戰時發明、使用,只能前進的自殺式魚雷)時的掙扎與錯亂,讓人讀來心酸與無奈,也尋思人類活著的價值。

以阪神大地震為背景,揭露警界鬥爭與人性在系統中的失落,《震度0》則是我接下來想讀的書。在讀完《登山者》後,這種想要繼續讀他的書的想法就更強烈了。二戰與阪神大地震都是標誌日本現代社會重要的標籤,這些事件讓人心的結構產生質變,其中或許有黑暗汙濁的地方,但也有溫暖、破殼而出的力量,這些都是讓一個社會繼續往前進的元素。而作家或者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就是把散落各處的心情與訊息,整理與沉澱後,透過文字形式呈現出來。

發生於1985年8月12日的日航波音客機墬機事件,以單機最多死亡人數(520人)留名飛安歷史,當時以採訪記者身份目睹此一人間地獄的橫山秀夫,將他所見所聞塵封十數載,在2003年以《登山者》為名發表出來。另外一個以此事件為本所寫就的小說為山崎豐子的《不沉的太陽》,兩者所關心的立場各有不同,山崎豐子企圖挖掘的是航空公司只求利益罔顧人命的一面,而橫山秀夫則以地方報社為舞台,讓被臨時任命為日航事件負責人的自由記者悠木和雅,經歷了腥風血雨的一星期。

這本書呈現了新聞工作者的眾生相,甚至「新聞人,必讀!」這樣的話說出口,也不會覺得過言。對大部分的北關地方報社員來說,這起事故是「飛來橫禍」,因為沒有飛機航道的群馬縣,竟發生了史上最慘的墬機事件,在墬機地點尚未明朗,不知在長野縣還是群馬縣的時候,他們祈禱飛機掉在長野縣,這樣他們就能坐在電視機前,隔岸觀火地看著人間的悲悽。

當墬機地點確認為群馬縣御巢鷹山時,自由記者的悠木被長官任命為整起事件的主編,這也是因為所謂「現場是記者的勳章」,那些滿足於過去參與重大事件的資深記者,不願看到悠木前往現場佩帶這個史上最慘空難事件的勳章,而用這個職位把他的腳綁住。同時更耍出許多伎倆,讓好不容易前往現場的記者「現場雜感」憑空消失。從前研讀新聞學問時,對於「新聞室內的社會控制」這樣的主題,一直無法有切身的感受,而這一整本書就是在講這個主題,讓人讀完後能完全明白一則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新聞,背後的產製過程是如何地複雜,甚至可說是難堪。

悠木和雅一邊反省新聞與人命的價值,一邊與存在與記者心中的現場偏執對抗,他怒斥一名氣焰高漲,從現場回來的記者「你只不過是爬過山罷了。你連個像樣的新聞也沒挖到,今後打算一直炫耀自己跑過御巢鷹山的新聞,騙吃騙喝下去嗎?」「你替看報的人想想,當他們看到屍體的內臟呈現什麼狀態時會是什麼心情!」「你給我記住這點!五百二十條人命不是用來增長你的氣焰的!」

原書名《Climber's High》,指的是登山者專注於往上爬,興奮指數破表,全然忘了恐懼的狀態,在慢跑的領域也有Runner's High這種類似的詞彙。悠木和雅的一星期,在這樣一封讀者投書進來後,進入了他的Climber's High。

「──人命有分輕重貴賤,對媒體人而言,因日航空難去世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人命,對吧?……我父親被撞成重傷。報紙上也刊了一小篇報導。我上大學之後到圖書館查過,那篇十二行的報導刊在社會版的最下面,應該是用來充版面的吧。……我父親三天後過世了。可是,報紙卻沒有刊登他去世的消息。……我父親一點也不偉大,在這世上可有可無。因為他的命既渺小又微不足道……所以,記者才會忘了他因重傷被送進醫院。根本沒有人會發現我父親的死。……我不會為沒替我父親和堂哥掉淚的人哭泣。即使他們是因為全世界最悲慘的事故而罹難的人們,我也不會為他們流下一滴眼淚。」

對一個媒體工作者來說,人命的價值究竟應該如何衡量?媒體工作者的尊嚴該何處尋?一同登山的好友安西所說的「上山是為了下山」又代表什麼?這本書精采萬分,橫山秀夫展現出不同於他短篇小說的凌厲勁道,編織出一幕幕人性的修羅場,信念與價值在其中飛舞,有人棄之無味,有人在推擠與混亂中伸出手來抓到了。值得推薦給想要送書給學生的傳播學院老師(還有這種老師嗎?)。

本書在2003年出版後,隨即在2005年(事件發生二十週年)被NHK拍攝成電視劇,而去年電影化,由堤真一與堺雅人領銜,與一票男演員再現北關地方報社這個男人的世界。不知道是否因為這部電影男人味太重(或是題材太沉重?),到目前還沒有聽到台灣片商購買的消息,聲勢一樣浩大的片子,如《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魔幻時刻》,連小品的《幸福的彼端》、《橫山家之味》與《我是咕咕貓》都進來了。真的是非常期待啊,難道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豬豬字幕組的嗎?

《登山者》拿到的獎

藍絲帶獎:最佳影片、男配角獎(堺雅人)

石原裕次郎獎:本片與原田真人導演
日刊體育映画大賞:最佳男配角(堺雅人)
報知映画賞:最佳男主角(堤真一)、最佳男配角(堺雅人)

每日映画大賽:男配角獎(堺雅人)
電影旬報:男配角獎(堺雅人)
電影旬報年度Best 10:第八位

電影學院獎:入圍10項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在一起,就好

昨天中午離開台北,結束一年多以來滯北最長的一段時間,公司也正式變成前公司。從去年十一月底到昨天,將近兩個月都留在北部,這是以前的我難以想像的事情。總是不時尋找空檔回到高雄呼吸熟悉的空氣,以獲得一些再戰鬥的能量。然而不知不覺中我竟然也逐漸習慣了台北的空氣了嗎?這個問題短時間內恐怕還是難以解答,但昨天一踏出高鐵左營站,走下通往捷運的樓梯,迎面而來兩、三個顯然是計程車司機的大哥,用道地的南部台語問我要不要去恆春時,體內那些馬上興奮起來的細胞們讓我理解到,不管在台北玩得多麼開心或者做了多少了不起的事情,身體還是會跟向日葵一樣,本能地對高雄的陽光起反應,這就是所謂的鄉愁吧。

~~~~~~~~~~

今天把《在一起,就好》讀完。最初是在等待《樂園》出版時開始讀的,說起來真抱歉,就是用來墊檔的意思,買到《樂園》後它就先被擱下,等到《樂園》被讀完後,我才繼續閱讀這本書。這本小說很好看,跟一些純粹在概念上打轉的小說不同,它有很吸引人的故事,也有很棒的人物設定。一開始因為自己已經很久沒看日本小說以外的小說,需要一點時間習慣,習慣之後就順利地溶進故事中了。雖然描寫四個處於社會邊緣的小人物,不過作者Anna Gavalda並非藉由描寫他們悲慘的處境來批判體制,反而對這部份保持神秘,在故事的進展中才逐漸揭露。這部份我認為處理得頗為寫實,一個人背負的悲劇豈能向獻寶一樣簡單地說出,如此與跳樓大拍賣不就沒兩樣?作者保持了她筆下角色的高貴(悲愴而高貴,弱勢但有尊嚴),處理更多的是這些滿是傷痕的人們,展現出來比無苦無難的人們更具包容心靈。於是這些角色如此美麗,他們相遇在一起,然後彼此療癒傷痛,在每日的小快樂中,尋思自我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法蘭克與卡蜜兒的愛情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條故事線,但最令我感動的,卻是寶麗特與菲利伯各自破繭而出的時刻。木馬文學這個書系一向擁有很好的選書品質,它跟大塊的to書系是我最常閱讀的兩個翻譯文學書系,接下來想讀《動物之神》,但當然要等我讀完《登山者》再說囉。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聽他們說話,在台三線上

1.
去年十二月中一個週末,受邀參與一個名為「新旅行-悸動台三線」的行程,交換條件是要寫出現在這篇文章。

平常我是很少出去玩的。記得有人問過我放假都去哪裡玩,我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來,抓抓頭髮,不管去哪裡總是有目的,最常有的行程是書店跟咖啡店,好像從來沒有一次單純地在去哪裡之前就抱著「要去玩」的心態。對每天都以玩樂的心態在過日子的我來說,「為什麼還要特別去某個地方玩,醬不是很奇怪嗎?每天都玩得很開心啊(笑)。」

所以隨著出發的時間漸漸接近,漸漸意識到這次是要「出去玩」的同時,我反而慢慢地不安了起來。某天興奮地把行程表拿給小番茄看,結果她用半個眼睛瞄了一眼,馬上就繼續去做她的事情了。「這一點都不像你會參加的活動啊」,她說。真的是這樣,回想上次兩人出遊,是去九份住了一晚的民宿。連金瓜石也沒去,只是坐車到了那裡、隨意走走,對日本人很多的老街也沒啥興趣,晃悠了一天,隔天近中午退了房就回台北了。這麼不認真的觀光客應該很少見吧。

於是最後帶著始終困惑的心情,在新竹度過了兩天。「我在這邊幹嘛呢?還沒做完的工作怎麼辦?」類似這樣的聲音,有如碳酸飲料的氣泡不停地敲擊著容器般,讓我難以舒坦。但總之畢竟,我的肉體已經被載運到了現場,五官也沒有辦法說關上就關上,就先把感受到的一切存進來,之後再慢慢去解析意義吧。這是已經是成熟的大人的我在當時理智的抉擇。

2.
之前幫忙編輯了一本新竹縣社區營造的成果小書,雖然工作過程中透過文字看到了每個社區的特色與社區工作者的身影,但其實純粹都是想像。去到了現場,才有種「原來就是這個啊」恍然大悟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文字能夠傳達的東西真的很微不足道呀。

這是個很豐富的行程,一行人旋風式地掃過了台三線貫穿的幾個鄉鎮:關西、橫山、北埔、竹東與峨眉。當然「豐富」是聽人說的,正如同前面所說的,我對於台灣各鄉鎮的認識少得可憐,對於各地社區工作的關心僅限於腦袋,肉體的體驗非常有限,所以我完全沒辦法判斷到底算不算豐富,反而在景泰茶行聽著社區工作者介紹木匠街的故事時,有種「難道這兩天都是要這樣上課嗎?」的驚嚇。

果然真的上了很多課,許多在地的工作者,包括社區產業的、工藝復興的、人文遺產的,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娓娓道來社區的興衰史、危機與轉機,我認為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知識,但同時又認為怎麼能夠他講一講我聽一聽就全盤了解社區營造的經緯,那麼我們這些外面來的人,聽了之後要幹嘛呢?他們講的人也應該有同樣的想法吧,回憶大學時代跟社運、工運的人接觸的經驗,他們總是在講話之前問一堆「你為什麼要知道這個?你知道這個要做什麼?你是站在什麼位置問這個問題的?」

可是這兩天所接觸到的社區工作者,就像轉開水龍頭一樣滔滔不絕,完全不管我們為什麼要知道這個,也不在意我們的奉獻指數,跟身分。他們不在意我們很可能只是瞎湊熱鬧,聽完這些話回到自己的世界中的我們可能對他們深愛的社區一點貢獻也不會有(還寫出這種毫無焦點的文章)。

社區工作者們那種豁出去的氣勢,讓我印象深刻。

3.
美味兼具特色的佳餚、清亮刺眼的藍色天空(我原本以為台灣看不到這麼藍的天空)、緩步走動穿梭巷弄間的老老小小……。帶著兩天的回憶,昨天偶然走到圖書館的旅遊書架前,取下幾本北台灣旅遊風俗介紹,想要確認我去過的地方是否被刊登在上面,結果看到了姜阿新故宅與金廣福公館的照片,同時也看到了好幾段的文字介紹。但是如果不是去到現場,在同一個空間裡看著聽著社區工作者以獻身般的熱情,對我們述說在地的歷史、文化,就像介紹自己自滿的孩子一樣,看著這些文字的我,果然也會像毫無關係的他人,不會有任何的追想與回憶吧。再怎麼印刷精美的旅遊書,也印不出這些為自己的家園努力耕種的汗水。因為有這些汗水,我們所走過的現場,才顯得立體,而且有色彩。

也於是,我開始為他們擔心,他們的熱情還能夠延續多久呢?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能夠留住他們如火焰般的熱情呢?社區的老化問題,由這群健勇的社區工作者來活化,但有一天這群人無法避免地面臨了老化時,又有誰能夠活化他們呢?

這篇文章有點文不對題就是了。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筧利夫@22歲的別離

今天下午到中山堂辦驗收雜誌時,因為有一段等待曾老板送貨的空檔,就跟J一起去吃了有名的「雪王冰淇淋」。每次來中山堂都對這家店很好奇,因為它的看板寫著「麻油雞冰淇淋」、「豬腳冰淇淋」這類讓人無法想像可以製成冰淇淋的口味,「難道沒有正常一點的嗎?」每次經過都這樣想著,猶豫躊躇之間總是已經經過了。

星期二早上出門前,因為公車時間還沒到,就打開電視看,竟看到我超愛的筧利夫(暱稱粕屋)在緯來日本台播放的旅遊節目中,來到了這家店。看到他除了吃辣椒口味的冰淇淋外,也吃了紅豆口味的,「原來也有正常的口味啊」,便想著下次去吃看看吧。而且一旦去到這家店,就等於能夠跟粕屋存在於同一個空間,這個誘惑更大,所以今天毫無猶豫地就找J一起去了。

J點了桂圓口味的,我點了芒果口味的,比起芥末啦肉鬆啦九層塔的都算是正常。然後我們看到老闆娘從內場走進櫃檯,就開始聊了一下。一想到粕屋也曾經跟老闆娘交談過,就覺得自己跟他的距離又大幅地拉近了,心情真是好啊(當然美味的冰淇淋更是強化了這種感覺,下次想要吃桑椹,還有西瓜,柳丁的話要考慮一下)。

總之以上是一個盲目的影迷幼稚的舉動。這個盲目的影迷馬上在吃完晚餐後看了粕屋少數主演的電影《22歲的別離》(22才の別れ),今天真是粕屋的一天啊。電影普普通通,粕屋沒有大吼大叫,過於內斂,讓我覺得有點不過癮。而且導演是導《理由》的大林宣彥,故事還不錯,不過怎麼看就是不對勁,演員的整體實力並不好,雖然也找了老牌的岸部一德來客串,但主要角色的詮釋都太淺了。這部只是因為粕屋而看的,不好看也沒有什麼損失就是了。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無人憑弔的死者

昨天晚上蒸了媽媽給的粽子跟豬腳當晚餐,突然覺得想喝啤酒,所以把菲律賓在跨年那一天帶來的大陸產啤酒配著晚餐喝掉了。有種解脫的感覺吧。昨天下午印刷廠曾老闆帶走校好的打樣後,我的工作暫時就告一段落了。

這幾天陰雨綿綿,機車發不動,反而讓我有很多讀書的時間。

因為宮部美幸的小說人物寫得很深入,心理風景通常非常精采,常常讀著讀著就會跑出畫面來,在想像的時候,如果有一個真實的人來應對當然比較方便。之前在讀每個作品時,都會兀自想像哪個角色要由哪個演員來演出,而在讀著《樂園》中,這個幹練而豪爽的女性出場的片段時,腦海中就不斷浮現出的臉,我想會不會是受到菅野美穂在《工作一姐》(今天JET台開始重播)中好演的影響呢?總之如果以後《樂園》要影像化,真的可以考慮一下她。(我們事務所的上野樹里演《蒲生邸事件》裡的向田蕗就好了。)

樂園是什麼呢?人們汲汲營營活著,追求的不就是與自己所愛的人一起共築樂園嗎?如果有人企圖破壞樂園的美好,我們會挺身守護,不惜一切擊退惡意?還是放任不管概括承受?如果企圖破壞樂園的人是自己最愛的家人,我們又該怎麼做?只要把那些看不順眼的汙垢排除在樂園外就沒問題了嗎?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潔白無垢的樂園嗎?「一個沒有人悼念的死者又該何去何從呢?」

雖然說是《模仿犯》的續篇,不過《樂園》中描寫的是全新的事件,只有文字工作者前畑滋子與她可愛的丈夫前畑昭二繼續出場,時空設定在《模仿犯》少女連續誘拐虐殺事件的九年後。但也不是毫無牽連,前畑滋子在調查這次案件過程中,與不同的人碰面時,不同人看待她與九年前事件的態度,也反映出社會對於集體記憶的分歧與多義解讀。對事件當事人而言,努力想要忘記卻無法忘記的傷痛,在無關緊要的旁人眼中,或許是一些字句、數字、臉孔的組合,在茶餘飯後的加油添醋後,不知不覺地加入了自己的世界觀與想像。而事件當事人同時也背負著這些不負責任的看法度過餘生。我對作者描寫出這些印象深刻。

真相通常是不堪入目的,也因此是神祕的,被刻意隱藏或埋葬的。那麼能夠看見別人記憶,所謂的「超能力者」,就如同帶著原罪來到這個世上,過著旁人難以理解、痛苦的日子吧。推理小說的模式在於找出真相,九年前前畑滋子豪氣干雲地宣言:「真相不管被丟到多遠,最後都會找到路回家。」但她也因為看到真相的殘酷與污濁,始終無法走出來。《樂園》雖然還是在找真相,但作者這次的企圖──反映在主人公前畑滋子的行動上──,是在調查過程中,呈現出當代社會中人們的追尋,透過三段親子關係,三位母親不同的選擇,讓讀者對於教養與社會應該以怎樣的共識來成立等等問題,得以引發出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樂園》仍維持了宮部美幸對於結構掌握的功力,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在前畑滋子的奔走與調查下,逐漸匯流成波濤洶湧的大海。在其中五個章節後出現的「斷章」,則如同平行世界般,提示了社會中類似現象的層出不窮。中文譯本由翻譯《模仿犯》的張秋明負責,通順流暢。這個出版要挑剔的話,就是錯、別、漏字太多了,想著校對到底是哪位而翻到版權頁去找,卻發現沒有校對這個職位,有時候讀到情緒上來了,卻看到令人啼笑皆非的錯、別、漏字,真的是很大的干擾。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嫌疑犯X的獻身

2009年第一天,跟小人一起去看《嫌疑犯X的獻身》。當然是衝著堤真一去看的。已經聽到很多看過的人的對他這部片演技的稱讚,所以從聖誕夜上院線的那一刻,我蠢蠢欲動的心就不曾安穩過。即使知道老闆沒有幫我保勞保後很生氣,但是再怎麼生氣還是比不上想去看堤真一的渴望(也想看松雪泰子),終於等到小人來台北,總算順利組成觀影團。

但是竟然演到這種程度,完全突破了我對他演技的想像,而且超過太多。堤真一演出的石神哲哉簡直太棒了,經營出來的角色深度,已經不只是性格而已,而是進入了角色的生命史,演出了石神哲哉這個人深沉的悲哀。雖然有絕佳的頭腦,大學便是個有名的數學天才,但因為母親的重病,無法繼續去研究所深造,偏離了成為數學家與大學學者的道路,只能在高中教室,有如自言自語般地對毫無興趣的高中生教授數學課。雖然主角是福山雅治,但是堤真一的存在感,實在是太強烈了。

這個角色最經典的果然就是接近劇末的那場號泣的戲,包含了石神哲哉此生背負至今所有的悲哀,但同時又擁有救贖與解放。我第一次在看完電影、離開電影院半小時之後,還久久不能自己。而且這幾天只要一想到這場戲,還是會受到感染,然後不由自主地鼻子一緊。真的是完全沒想到他會用這種方式哭,完全輸給他了,這可以說是我看過最有力量的一場哭戲了。還沒有看過的人,請一定要到電影院裡面去看一次。

一年的第一天就看到這麼棒的演技,真的覺得很高興,同時也開始期待堤真一主演的《登山者》。另外一件高興的事:隔天順利在政大書城買到《樂園》的入場券,馬上把所有正在看的書都夾上書籤,然後丟回書架上。真是感謝獨步讓我在幻滅與希望交織之中過著每一天。從第一次聽到一月出版的情報,到從在《幻夜》的書腰上看到12/25出版(happy),後來又在部落格上看到1/6出版(嗚),最後驚喜地在1/2入手。如果像我這麼容易被煽動的消費者暴增的話,應該會是出版藝文界之福吧。